提起中关村,不知道大家能想到哪些代名词,或许是“中国版硅谷”又或许是中国高科技基地,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标志了中关村在我国高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中关村,在我国是科教智力、高新科技和人才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这里目前的房价高到让我望尘莫及。然而我想大家一定没有想到,多年以前,中关村这里只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并且大多都是太监的墓地。
明朝的时候,上了年纪的太监就会离开皇宫,可是他们也没有太多的积蓄,所以他们选择在那一带地区,买了一块地度过自己的余生。去世了的太监埋葬在这里,又会有另一批太监住过来,形成了一种循环。
在这里度过余生的太监,在生活上依靠还算富裕的太监救助,同时也要负责给葬在那里的太监扫墓祈福。因为在明清的那个年代太监还会被称为“中官”,那块地就被后人称为“中官坟”或者“中官村”。
那么,它又是怎么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中关村呢?这个故事说来就长了。
在民国时期,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都将校址选在中关村旁边的西郊。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市政府把这一块区域规划成了文教区,也就是文化教育在这里发展,所以当时一大批高校、科研机构以光速增长,出现在这一块区域。
不过,当时有人认为“中官村”意指太监,这样会不会不太雅观。这次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站出来了,它认为“中官”与“中关”仅一字之差,而且只是读音相同,含义却大为不同,可取之。于是就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成就了现在的中关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关村,在科技领域特别吃香,1988年国务院批准了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这也是中关村的前身,从此之后,中关村成为了中国科技的代表,走上了巅峰,最终也得到了“中国硅谷”的称号。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目前的中关村已经聚集了一代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一区多园”的特色发展,也成为了我国的骄傲。
参考文献:《中关村科技园建设》、《郭沫若--从浪漫主义诗人到革命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