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集群化做活优势特色产业,地域品牌铺就农民致富路
秀美的山水是桂林吸引海内外游客独一无二的“招牌”。然而,在桂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与众不同的并非只有山水。近年来,桂林集群化做活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地域品牌铺就农民致富路,也成为桂林山水之外的一张特色名片。
一直以来,桂林就是农业大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行,桂林的农业发展有了更大的成绩,特色农业产业正大踏步向前迈进。
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将其做强做活,是桂林市近年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把特色产业做活?如何突出优势,打造地域品牌?这些都成为桂林在农业领域深耕的课题。
“永福罗汉果”“恭城月柿”“全州禾花鱼”“荔浦沙糖桔”——这些都是具有桂林地域特色的水果及渔业种养品牌,也是目前桂林已获批的4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除此之外,桂林市还有40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2021年以来,依托特色农业、农产品示范区,桂林市充分发挥优势,做活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效益,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大大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在永福,依托永福罗汉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构建了农、工、贸一体化,文化、旅游、康养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不仅开发了罗汉果甜苷、甜冰、甜晶、浓缩汁、饮料、中成药等100多个产品,还延伸了罗汉果产、供、销、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如今,小小罗汉果逐步朝着百亿产业的目标迈进,真正成为永福农民群众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果”“甜蜜果”。
在恭城,当地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带动下做大做强月柿产业,以“瑶韵柿乡”为品牌,以特色产业、生态环保、人居环境、乡村治理、文化旅游等为建设重点,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并通过举办“恭城月柿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吸引广大游客走进恭城,走出了一条有特色、能增收的农旅融合之路,大大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恭城柿子种植面积已达22万多亩,产量达63万多吨,产值约为65亿元。
在全州,依托本地优势形成了“鱼+稻”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一地多用、一水多收”生态循环,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量和产出值。该县利用稻田养殖禾花鱼面积超过40万亩,这一特色种养产业直接为当地群众带来了6亿元的经济收入,小小禾花鱼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大产业。
在荔浦,突出“晚熟高品质沙糖桔”这一差异化优势,定位为“最有年味的沙糖桔”,打造晚熟沙糖桔第一市(县)。当地大力开展荔浦沙糖桔“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与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走高品质发展之路。目前,荔浦全市辖区内沙糖桔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产量79万吨,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
放眼桂北大地,在集群化做活优势特色产业的进程中,地域特色品牌也铺就了农民致富路。千千万万的农民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上,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更富足、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 秦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