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江南水乡古镇资源丰硕的地区,也是极具"江南文化"的区域之一。这几年,上海的古镇,陆续启动了更新、开发和利用,不少老建筑也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焕发新颜。可是,走进古镇,游客们却发现,古镇的商铺和旅游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缺乏特色。如何让江南古镇们"各美其美",今天的《转角遇见"美"》国庆特别报道,让我们去上海的古镇寻找答案。
粉墙黛瓦,豆腐、鱿鱼。同质化的商铺设置和文旅产品,让不少古镇,缺了新意。不少游客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各大古镇给人的感觉都差不多,没有各自的特色。
上海共有七宝、新场、枫泾、朱家角等11个古镇,变身景区后,这些古镇大都走上了商业开发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古镇的千篇一律,日益凸显。
游客需求端的改变,也倒逼着古镇管理者做出改变。距离市区最近的七宝古镇,客流常年领跑,但近些年也饱受商铺同质化的困扰。在短短400米的南北大街上,300家商铺中,70%以上是食品类,光羊肉店就超过10家。
七宝古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俞良介绍,很多游客过来之后,逛一逛,吃点小吃,就回去了,所以,七宝古镇下定决心要转型发展。
转型升级,知易行难。核心区75%以上的店铺,产权在居民手中,他们大都选择自己出租给商家,这就使得在业态的布局和调整上,古镇管理方没有自主权。为此,七宝古镇组织队伍,反复上门与居民沟通,希望他们委托古镇公司来进行出租管理。
正是看到了周边不少古镇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2015年,当松江泗泾古镇启动保护利用方案时,选择了最困难的一条路。
泗泾镇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杰介绍:当初决定就是把这些房子,在最大限度得以动迁。这样,产权和使用权都在政府手里,对后续的整体规划和使用,会有大大的提升。
历时7年之久,古镇里95%的住户,陆续完成动迁。2019年,泗泾古镇样板段,一边改造,一边招商。三座老宅,以"三宅又一生"的名字,集体"出道"。
去年8月,另一栋老宅完成保护性修缮,如今成为了一家古琴文化艺术馆。古镇爱好者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古镇上古色古香,来到琴馆里,心情不一样。
泗泾古镇古琴文化艺术馆负责人负责人阮经和也希望,在泗泾古镇里面,每个展馆,有自己独特的创意。
不过,泗泾古镇的保护利用模式,也面临挑战。从2019年至今,三年多的时间,样板段仅有6家不同业态的商铺开门迎客。泗泾古镇运营方坦言,一方面边改造边动迁的模式,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样板段的体量尚未成规模,古镇有标准有门槛,商户则有考量有顾虑。
泗泾商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福海表示:在招商的过程中,他们是千挑万选,每一个商户的这个业态品牌,以及后期的装修方案,运营方案,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
预计今年年底,20多家不同业态的商户将入驻,样板段将正式对外开放。而七宝古镇也在寻求解题之道,如今75%的房屋已经委托古镇管理方来运营,曾经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引入了新的业态。越来越多的文化项目也请了进来,为古镇游增添新的体验。
事实上,每个古镇都有它独特的人文内涵,平衡保护和利用,如何留住自己的特色,是一道必答题。
文旅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符湘林建议:古镇在更新再利用的最初阶段,就应该想清楚,想要吸引哪些客人过来?跟周边其他的古镇、景区,形成怎样的错位。对于很多已经开发的古镇,要在原有的商业的格局上,不断地迭代、不断地更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潘窈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