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曾都发布)
十年来,曾都区立足资源优势,以银杏谷、九口堰等独特文旅IP引领,深入推进“旅游+”,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文旅产品频频破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为经济发展赋能蓄力。
文体惠民,点亮幸福生活
从城市社区到乡湾村组,行走在曾都区,一处处文体广场格外引人注目,“点亮”着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
文体广场
“这几年村里面变化很大,路修好了,新建了文体广场,道路两侧还打造了很多小景点,漂亮又干净,真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涢水街道白桃村村民张胜谈起十年变化不禁感慨。
近年来,曾都区大力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围绕均衡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分馆10个,文化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个,建成159个农村综合文体广场,公共文化半小时服务圈基本形成。
同时,曾都区积极开展文体惠民活动。无论是“党的声音到我家”专场文艺演出,还是文化惠民暨百姓宣讲,无论是送戏下乡、广场舞比赛、组织拍摄《九口堰的红色故事》等微电影,还是“唱支山歌给党听”曾都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歌咏会,这些活动聚焦的核心始终是不断提升曾都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旅融合,绘就美丽画卷
“以古银杏树种命名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做法非常独特。”在曾都古银杏国家级森林公园评审会上,一段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古银杏宣传片引发热烈掌声,也获得了省专家的赞许。
千年银杏谷是曾都区的一张文旅名片。去年,曾都区文旅局积极推动罗什寨文化生态旅游区旅游厕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聚焦洛阳镇全域旅游发展,会同相关部门,按照“一年打通一个交通循环路”目标,稳步推进洛阳镇旅游公路建设。整合该镇各村特色资源和优势,突出“一村一品”,打造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品牌,当地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曾都区优化发展思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围绕讲好曾都故事,曾都规划将擂鼓墩遗址片区、义地岗文化遗址、文化公园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起来,打造中心城区文化观光带。
立足主城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迎宾大道特色田园风光示范带,依托编钟大道配合推进何店神农谷境旅游区项目落地,支持北郊心愿开心农场、南郊盛亩园等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发展,构建城市旅游新格局。
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
曾侯乙墓、义地岗墓群、文峰塔、岁丰桥……丰富的地下地上文物遗存,诉说着曾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是曾都区一张“红色文化名片”,是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去年,在曾都区文旅局的推动下,完成了旧址安防、修缮环境整治等6个工程项目。
近年来,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随州文化旅游发展活力贡献曾都力量,曾都区积极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到随州花鼓戏巡回展演等,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了曾都非物质文化。
“我在随州一辈子,就是喜欢花鼓戏,今天才知道《随州花鼓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国家保护,让我长了见识。”在区群艺馆多功能厅非遗保护成果图片展现场,一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州花鼓戏》图片吸引70多岁的“戏迷”张大伯的注意。
如今,文旅产业已成为曾都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图文:张清 赵雪莹 徐凡景
编辑:徐凡景
审核: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