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 见习记者 易婧)三角梅、月季、长春花……走进厦门市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里126号,数百种植物在小院里争奇斗艳、芬芳四溢,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这座“最美庭院”,出自韩国人千锦玉之手,吸引着路过的市民游客拍照打卡。
58岁的千锦玉2005年来厦门从事进出口贸易,还经营着一家韩国料理餐厅。去年搬到大宅定居的她感慨地说:“每隔一段时间,大宅就有新变化,它越变越美,名气越来越大,我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烈。”
让千锦玉幸福感倍增的大宅社区,是厦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2000年,火龙果从台湾来到大宅社区“扎根”,开启了一段精彩的乡村振兴故事。大宅社区专注火龙果特色产业,探索创新“国企+合作社+村民合作”的新型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大宅社区火龙果种植基地现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400余亩,年产值约4500万元,全年实现纯利润2000多万元。火龙果成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果。59岁的村民陈文尝乐呵呵地说道:“自从种了火龙果,我们为游客提供自助采摘服务,一年增收了好几万。”
娴熟地驾着电瓶车穿梭于火龙果基地,陈海云忙着向游客介绍乡村振兴为大宅带来的变化。国庆假期,作为翔安区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忙碌的她嗓子已有点沙哑:“十分钟就接到二三十个电话,给大家介绍怎么玩。”
在大宅社区,火龙果被“玩”出各种花样:冰镇火龙果花苞、火龙果花干煲老鸭汤、火龙果馒头等“十二道村味”深受食客喜爱。“趁着假期,我们全家来这里游玩,很满足。”在听花驿站,市民唐美玲一家三口一边品尝着火龙果卤面,一边赞道。指着刚刚采摘的四公斤火龙果,唐美玲说:“收获很大,好吃又好玩。”
回到合作社,陈海云向游客介绍起火龙果茶、火龙果酒、火龙果面、火龙果干片……“琳琅满目的火龙果制品都是我们研发出来的,零添加、零色素,保留着火龙果的原汁原味,游客们离村前都会捎上几样。”她说道。
火龙果休闲观光、“十二道村味”流水席、农夫市集……一系列配套项目的推出,让大宅社区这个小村庄名气大震,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白天,吹着微风,漫步在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上,可以见到游客或开着卡丁车徜徉村道,或在火龙果园里体验采摘的乐趣,或在垒土窑烤地瓜。入夜,光谱补光技术让火龙果展示了万种风情。一朵朵“昙花”在灯光下,如同花仙子一般绽放,这一独特的光谱补光技术不仅提高了火龙果产量,也增加了果实的甜度。
“一产有特色,二产有成效,三产有抓手”——一二三产的共融为火龙果赋予了更高的价值,打通了大宅社区乡村振兴的脉络。
【访谈】
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陈锦芳:火龙果让日子更红火
细数大宅社区的变化,陈锦芳滔滔不绝。作为大宅社区的“领头羊”,他的言语充满对大宅的喜爱之情。
2003年,从事餐饮行业的陈锦芳回到村里修路,方便村民出行。2006年,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回到大宅村担任村主任,他深入每家每户了解村情,摸清大宅村的农业发展现状,最终将目光瞄准了火龙果种植。在他的带动下,大宅全村大面积种植火龙果,并于2015年成立了合作社,“村民们发愁火龙果销售,合作社就负责包销,联系销售商前来购买,给村民们吃下定心丸。”
经过精心培育,大宅种出的火龙果个个鲜甜多汁、硕大饱满,日销售量最高达到十万斤。“2012年,村民们年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六七千元,而如今已达到了四五万元。”看着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陈锦芳心里满满的欣慰。
火龙果是大宅社区的特色产业。要让大宅社区火龙果更有竞争优势,必须要有技术支撑。陈锦芳请来台湾专家,在两岸火龙果育苗基地不断培育新品种,通过嫁接手法培育出红皮燕窝果、青龙果等新品种,提升火龙果价值。
“立足于火龙果产业特色,我们必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陈锦芳说,合作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成功打造果脯、果酒、果面、酵素以及创意纪念品等产品,进一步培育火龙果产业新业态,多措并举发展乡村旅游,点燃乡村振兴的“活力引擎”。
穿梭在村中小道,陈锦芳时不时介绍着大宅里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民宿。“眼前这座绿色墙体的建筑是正在打造的‘田间党建’集中体验中心——厢语学苑,它的前身是一座旧校舍,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我们将其改造,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满足游客的需求。”陈锦芳表示,厢语学苑已进入后期收尾工作,未来它将成为集住宿、会议、餐饮、游乐、主题学习教育等为一体的主题酒店,在这里可以体验闽南文化、香山风情,也可以感受乡村振兴的魅力。
“火龙果让大宅的村容村貌变美了,让村民们的口袋鼓了,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陈锦芳说,小小的火龙果让大宅社区百姓的日子过得更红火,未来我们将继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大宅故事。
【记者手记】
让乡村成为心之向往的“桃源”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如何挥毫运笔、谋篇布局?在大宅社区,我们看到乡村发展新的解决方案。
曾经群山环抱、闲适无争的乡村,因为一颗小小的火龙果迎来了农村“变身”,农业增效、村民增收的一次良机。
大宅紧紧抓住每一次契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99%村民从事火龙果种植;启动村容村貌改造,为产业发展提供很好的环境;研发以火龙果为原料的果干、果块、果茶、果酒,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由闽南古厝改造的民宿点缀在村庄各个角落,游客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大宅上空。如今的大宅,田园生活已经不再单调。
“党建引领共富、一二三产共融、两岸产业共建、多元力量共促,专注一颗火龙果”——大宅社区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专属自己的“大宅模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大宅村的火龙果无疑是这句口号的生动注解。
乡村振兴为新时代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乡村将成为人们心之向往的“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