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除了“文化消费”倍受青睐,前往文化场馆也成为许多市民朋友过节的首选。在北京,多家博物馆推出50余项展览和活动,讲述历史名园在选址、营建、造园艺术、历史功能及保护等方面的故事。在山东济南,有30多场文艺演出精彩上演,节目涵盖戏曲表演、童话剧、乐器音乐会等多种形式,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在江苏南京,不少市民选择来到南京博物院打卡,来一场文化之旅。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里,几名彝族姑娘和小伙子正在表演当地传统音乐节目,引发阵阵喝彩……(10月5日上观新闻)
过去,吃喝、购物是过节主旋律,而今,注重文化体验成了度假新时尚。据了解,国庆假期各地文化场馆的预约人数一直是爆满的状态。尤其是精彩的文化展览、非遗表演以及传承红色精神的红色旅游,人们纷纷参与其中,弘扬传统文化,重温红色记忆,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正如国庆假期在湖北省博物馆观看古代书法名家真迹的市民张女士所说:“一走进展厅,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个展览既满足了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又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非常有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物质条件的大为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广大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空间的需求日益强烈,在这背后,折射出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这不仅愉悦了人们的身心,也有利于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国文化建设不仅呈现蓬勃发展、更加繁荣的生动景象,而且不少优秀文艺作品、传统节日、原创手工源源纷纷流向国外,甚至为世界吹起了一阵火热的“中国风”。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虽然目前各地通过改造和提升传统设施空间美感、充实更加多元的活动,并融入图书馆、文化馆的总分馆制建设,人气越来越旺,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少数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社会思潮打着“戏说”“恶搞”的幌子,歪曲、贬低、诋毁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险恶用心,我们一方面要坚决斗争,不断净化网络环境和文化生态。另一方面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培根铸魂上下“硬功夫”,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正能量。尤其是广大青年朋友们,更应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推动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磅礴动力和坚实支撑。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而坚定文化自信,涵养文化源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文化动能,就必须让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活起来、强起来,让传承弘扬中华文明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和思想自觉。因此,各地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并从中华优秀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以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