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放眼全球,有很多资源型国家都是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通过出售国内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想要获得独立的经济基础并不难,就算没有出众的资源优势,一些国家凭借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港,也能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过上令人艳羡的日子。不过并非所有国家都有着这样的好运,一些国家不仅面临资源匮乏、可利用土地稀少的“先天不足”,又不靠近国际贸易通道,旅游业更是难以开展,犹如被上天彻底抛弃一般,看不到一点儿发展的希望。
位于非洲大陆中部的乍得就属此类。乍得,全称乍得共和国,周围分别与尼日尔、喀麦隆、北苏丹、南苏丹、利比亚、中非和尼日利亚接壤。作为内陆国,乍得没有任何海岸线,想发展商贸之路困难重重。另一方面,乍得也不属于资源型国家,境内除漫天黄沙之外,既没有钻石和油气资源,也没有大型的矿产资源,非洲大陆的贫瘠特点在乍得共和国体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位于赤道附近,乍得的气候非常炎热,淡水资源更是极度匮乏,国内仅有洛贡河与沙里河这两条河流,此外就是天然湖泊——乍得湖。对于该国而言,乍得湖既是国名的由来,也是维持生命的“母亲湖”,全国上下1490万人口全靠乍得湖的哺育。不过这个非洲第四大湖却并非乍得一家独占,它位于尼日尔、喀麦隆、尼日利亚与乍得的四国交界处。然而更要命的是,根据有关机构的研究,按照乍得湖目前的衰退速度,可能在十年内就会彻底干涸消失,到时候乍得连保障基本民生恐怕都会举步维艰。为何堂堂一个国家竟然会被逼入这样的绝境呢?其实乍得湖的衰退是有三点原因的。
首先,非洲本来就气候炎热,再加上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乍得湖的自然蒸发量极大,水位自然就会逐渐下降,水域面积也会萎缩。第二,乍得湖并非一国所有,对于周边居民的过度取水,根本就无法禁止和杜绝,况且还有尼日利亚这样的非洲人口第一大国,生活及生产用水量巨大,在毫无节制的开采取水之后,乍得湖不衰退都不可能。第三,乍得湖上游基本没有什么河流支系,而且还有大量河水被沿岸居民取走,这就导致乍得湖很少有外部水源进行补充。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乍得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乍得湖的前身为乍得海,在700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广袤的内海,水域面积据估测可达33万平方公里。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乍得湖水域面积逐年缩减,本世纪初约为1.78万平方公里,仅为辉煌时期的二十分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口增多的双重压力之下,水域面积在近十年来再度锐减,衰退速度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在2007年统计时,乍得湖的面积仅为2500平方公里。
说起来,内湖消失这样的事例在很多国家都发生过,比如我国的罗布泊,曾经“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在建国初期依旧具有相当规模,如今却只剩下干涸的河床。不过好在我国还有众多水源可以补充替代,而被沙漠包围的乍得严重缺乏淡水,一旦乍得湖消失,这个国家恐怕就会因为失去生存保障而摇摇欲坠。在近年刊发的人类发展指数中,乍得排名全球倒数第三。如今,该国国民已经困苦不堪,既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饮水和食物也难以保障,乍得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或许谁也给不出答案。
参考文献:
《列国志: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