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有一座中方寺,这座寺庙建自明代,寺内有一口大钟,重达千斤,一旦敲响,声音浑厚,可传十里。关于这座寺院的得名,还得从明代讲起,这座寺庙最鼎盛的时候,共有五、六十名僧人,掌管着桐城、枞阳、怀宁边境一带的其它寺庙,因为它处于这些寺庙的中间,故此,被明熹宗亲赐“中方禅寺”的寺名。
这座寺庙并不大,也就是说名声并不响亮,可是因为山上长了两株奇怪的树,才让人们牢牢地记住了这里。
一大一小两株怪树名叫五谷树。
五谷树并非本地植物,相传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从国外运回到国内的,其中一株种在了京城,另外一株就种在了中方寺。
五谷树有什么特异的地方呢。因为它开花结的果实形状年年不同。
如果五谷树开花结的果实像是稻谷,那么这一年种植的稻谷必然会获得丰收,如果它结的果实像是豆子,那么豆子就会获得丰收……
明代周晖在《金陵琐事》中,做了如下的记叙:五谷树,有二株,一在皇城内,一在报恩寺,不但结子如五谷,亦有如鱼蟹之形者。乃三宝太监西洋取来之物。
明代的顾起元,他在《客座赘语》卷一“花木条”中写道:“大内西华门里,内监传闻本相府中有五谷树,实生五谷,每生一种,则其年此种必大熟,云海外移至。
清人周宝英诗曰:种自西洋来,佳名五谷树。但看树婆娑,便知丰欠岁。
五谷树在当时已经成了神树,其实,它的学名是雪柳,属于被子植物门。关于此树是郑和从哪个国家移值而来,由于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全被明朝廷全部焚毁,来源已不可考,但民间有一个传说,确实可以从“神话”的角度,让我们搞“明白”此树的来历。
相传,东海老龙王经常勒索百姓,强索供品,否则就不按时刮风下雨,龙王的五女儿为了救百姓于水火,就变身为五谷树(五谷树早春开花,四月结仔),老百姓只要看一下五谷树结的树仔,就知道这一年该种什么农作物才能获得丰收。
根据史料记载,咸丰六年(1856年),五谷树的果实呈现蛙骨形,果然当年赤地千里,闹起了大干旱。而在1931年、1962年和1965年,五谷树的树果呈现鱼虾状,这几年闹起了大水灾,而解放前,当地的老百姓最怕的就是五谷树生出的树果,像是棺材的形状,因为一旦出现了棺材形状的果实,当地不是闹天灾,就是地震,那不就是闹瘟疫,总之是会死很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防震救灾的各种措施的不断落实,五谷树虽然每年的果实形状各异,但再也没有长出那种可怕的“棺材”形状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