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青海省南部三江源地区,有一个著名的“晒经台”。相传,唐僧师徒在取经归来后,曾于此处晾晒真经。可令人奇怪的是,如今的晒经台居然没有字迹,至于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当地人又会提出怎样的解释?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海拔平均在3500~4800米左右,属于藏区高原的腹地,其行政区域涉及范围极大,总占地面积为30.25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有55.6万左右。在2018年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上,三江源地区成功入围“神奇西北100景”名单,并被明确制定了保护生态系统的法律规定。
据央视经济新闻报道,国家相关部门已经表示,将会在今年年底,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之后,不仅能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而且还会被开发成藏区重要的旅游景区,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的消息,无疑是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福音。不过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了,我国为何要在此处建立国家公园呢?其实问题也很简单,因为三江源地区本身就十分独特。
首先如果从地理位置来看,三江源是我国三条大河的发源地,它们分别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作为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三江源的海拔高度平均为4000米左右,也就是说,它犹如一座天然的大水塔一般,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各路河脉提供水源,大大滋养了整个华夏民族。
不仅如此,三江源地区具有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在这片独特的湿地之中,存在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包括植物100余种、野生兽类85种、鸟类237种、两栖爬行类48种。尤其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诸如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等,共计16种之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更是多达32种。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诸多文明发源地的三江源,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是探究藏民文化与高原历史的重要考察地。
初闻三江源之名,可能很多读者都感到陌生,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它还有另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通天河。在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一行前往西天取经,却在通天河前被拦住了去路。猪八戒捡起一块顽石,有意试探河水的深浅,发现此河奇深无比。不仅如此,通天河中还住着一位灵感大王,专吃童男童女。孙悟空与妖怪搏斗胜利后,一只河中老鼋主动前来,帮助师徒四人顺利过河。老鼋主动要求驮师徒过河,目的是要拜托唐僧,代问佛祖一声,自己什么时候能脱去龟壳。
可是唐僧拜见佛祖的术后,却忘记了这件事。唐僧一行人取经归来,再次回到通天河畔,他回来的时候,继续乘坐老鼋渡河,当老鼋问起当年“拜托”之事时,唐僧竟一时语塞,因为他早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老鼋听罢唐僧的解释,顿时气得发狂,只一扭身便将师徒四人丢入水下。可惜唐僧千辛万苦取来的经书,竟然有大部分都被打湿。师徒上岸之后顾不得自己一身狼狈,便赶忙拿出经书,在石头上晾晒。可惜经书沾水太多,有些居然都粘在了石头上,自此以后,这块石头上便有了字迹,被后人称为是晒经台。
到了今天,三江源的上游地区仍然矗立着一座石台,此台正是传说中的“晒经台”。但令人费解的是,此台虽名为“晒经台”,其上却并无字迹,根本没有传说中的神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晒经台上的字迹已经消失了?亦或是被人为破坏掉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当地人的描述得知,原来此“晒经台”非彼“晒经台”,原来的晒经台,早已经被一场大水冲走了。眼前的这块大石头,无非只是一个“晒经台”的替代品而已。不得不说,对于历史学界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伴随着它的出现,三江源的文物、动植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系统,都能得到极大的保护,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为后世子孙留下太多的遗憾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