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的N种打开方式——到博物馆去 成了新风尚
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参观博物馆,“到博物馆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新风尚。国庆假期,河南各地博物馆争相“上新”,纷纷推出重磅展览、特色文创以及品牌活动,吸引人们“为了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沉浸体验“夏文化”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坤鹏 通讯员 牛朝霞
“我们以前来过一次,今天是特地又带孩子们来参观的。没想到除了参观文物,还能身临其境体验古代文化,孩子们玩得很开心。”10月5日,在洛阳市偃师区参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王女士说。
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遗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积极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高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国庆假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沉浸式体验“夏文化”的魅力。
10月5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志愿者在夏博学堂给孩子们讲解“夏”字的含义。石牧阳摄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河南省、洛阳市对二里头遗址及夏文化保护研究宣传,以及前不久央视《中国考古大会·探秘二里头遗址——最早的王朝》节目的热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研学者体验夏商时期二里头人生产生活、祭祀场景,参观敖汉史前玉器精品展,衍纸制作“中国心”,学习“夏”字的演变,老少同书“福禄寿”……
尤其是数字馆投用以来,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全面复原展示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二里头文化整体面貌和夏代远古先民生活场景。
“我觉得3D视觉效果是最早中国展示区的最大亮点,让人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二里头出土文物及二里头开创的‘中国之最’,效果太棒了!”来自湖北武汉的黄玉杰体验完数字馆后说。
在殷墟“趣”玩甲骨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通讯员 王飞
“方格本,格方方,中国的中字立中央。横竖横竖是旗墩,一杆大旗迎风扬。”10月4日,殷墟景区车马坑展馆旁,10多名身穿古装的小学生背诵着“中”字童谣,蘸着浓浓的墨汁,在景区研学老师的指导下书写甲骨文。
10月4日,安阳殷墟景区,参加研学的小朋友书写甲骨文“福”字。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摄
国庆假日期间,殷墟景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其中,“书写甲骨文祝福祖国”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在活动现场,孩子们先认真观察老师如何提笔、书写,再自己动笔。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学生肖津羽手里提着毛笔,按照老师的讲解,一笔一画在宣纸上写下甲骨文书法。“甲骨文很有趣,像图画一样。学甲骨文也让我了解了一些古代文字知识,作为安阳人,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甲骨文。”她说,目前她已经认识并会写几十个甲骨文了。
萌娃穿古装,挥墨写甲骨……过往游客也被这样的氛围吸引,纷纷参与其中体验书写甲骨文的快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殷墟景区还在10月1日—4日推出“我是小小考古家”“我是小小传拓师”“我是小小建造师”活动,让来此参观的少年儿童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认识了解殷商文化。
据了解,国庆前夕,殷墟景区还特别打造了“会说话的甲骨文”创意主题场景,游客走进无数甲骨片做成的“历史瀑布”,进入雕刻着甲骨文的“时光隧道”,穿越玻璃制成的“甲骨文长河”,品读中国文字发展的悠长历史。此外,景区还在节日期间推出三款文创蛋糕,“亚长牛尊”“一片甲骨惊天下”造型的蛋糕,让游客感受“一口咬下三千年”的美味。
近距离领略“周风虢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雪红
“走!我带你们去虢国博物馆参观。”10月4日,和朋友一起从郑州回三门峡探望父母的刘女士,带着朋友走进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一同探秘西周诸侯国虢国的无字天书。
“这些玉鹅、玉虎、玉喜鹊多么可爱,那些玉璧、玉佩、玉璋、玉环又那么高贵!看来虢人不仅英勇好战,还喜欢美玉。”刘女士惊叹。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他们挑选了20件重点文物在公众号上开设《虢韵藏珍》专栏,线上随时可以阅读相关研究文章,包括《改写中国人工冶铁史的“中华第一剑”——玉柄铁剑》《周王赏赐虢君之物——龙纹白玉璧》《凝聚着母爱的陪嫁品——梁姬罐》《虢国国君的气度彰显——六璜联珠组玉佩》《虢国国君身份的象征——人龙纹玉璋》等。
虢国文化是周朝时期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虢国文化,虢国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编排话剧《秦赵会盟》,拍摄《虢学讲堂之如何看待“美”》《虢学讲堂生肖系列之虎虎生威》《虢学讲堂之明知虢有虎》《阳燧与火》等“崤函少年”虎年主题活动短视频,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虢国墓地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遗址博物馆。虢国墓地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两周时期大型邦国公墓,在已发掘的260多座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3万余件。其中虢季和虢仲两座国君大墓分别被评为1990年、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10月,虢国墓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感受一粒米的漕运之旅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雪娜
“下雨天逛博物馆,别有一番韵味。”10月5日,在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洛阳师范学院大四学生曹润泽说,“我家在河北,假期选择在洛阳就地过节,来打卡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沉浸式感受丰富厚重的大运河文化。”
今年5月,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该馆是全国首个围绕隋唐大运河进行系统性阐释的博物馆,展出大运河相关文物近400件(套)。
国庆期间,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与“书丛漫步”共建剧场之追光剧社,展演儿童剧,让市民、游客不出洛阳,体验亲子微旅行。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雪娜摄
国庆假期,该馆设有“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洛阳考古百年专题展览”以及“花开运河岸——牡丹主题美术画作精品展”。其中,“花开运河岸——牡丹主题美术画作精品展”精选洛阳美术馆馆藏牡丹佳作40余幅,展品作者分别来自大运河沿线7个省市,作品以运河为线,以美术为媒,以牡丹为题,共同阐释大运河文化,赓续千年文脉。
“穿越千年运河,体验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在博物馆三层“一粒米的漕运之旅”互动体验展区,游客张彤在朋友圈分享体验心得,“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粒米从征收、运输至归仓的全过程。‘城与运’沉浸式环幕影片,将隋唐大运河沿线的城市串联起来,展现城市与运河的千年邂逅。”
记者了解到,国庆假期,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实行“限量、预约、错峰”的开放政策。同时,为方便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军人进馆参观,博物馆推出适老服务新举措,60岁以上老年人可直接在入口刷身份证入馆参观,残疾人以及军人出示有效证件即可免费入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