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峪
库峪千年古道如今成了旅游休闲路
库峪人家
库峪秋色
库峪风光
1976年西安市知识青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长安终南山乡村据说是下乡知青首选的“好地方”,当时要有一定社会关系才能下到这里,要不然就会被下放到西府东岸北五县。
话说有一天,几辆大卡车从城里拉了几十名十七八岁的知识青年,长安县知青办的干部在院子里高声喊叫:谁去库峪?知青不知道地方是好是坏呀都往那里报名去喜的知青办干部都合不拢嘴.... 当年这里还没有修路也没有金矿都是羊肠小道一帮知青从晌午走到后晌才走到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山村公社干部说这就是库峪了.
那些从城里来的孩子们此时大眼瞪小眼:“我们不是去库峪吗?怎么来到这里!”
知青办的干部说:“这就是库峪,是这个乡的名字你们就安心的在这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吧”
库峪,位于今蓝田与长安两县区交界处,大峪东面,北起库峪口,南至平沟口,全长17公里之多,沿途地名主要有:库峪口、五里庙、十里庙、花鼓石湾、佛爷庙、药泉沟、燕子崖、割漆岔、西木斯、红庙子、大石窑、坪沟口等,目前驾车可直接开到坪沟口,在下来就要翻山越岭到陕南柞水县了。
进入库峪内青崖俯路,河水奔流,山花烂漫,行进峪内2公里一西向沟谷隐秘南去,步内农家数十,野山阔远,人称其曰葫芦坡,古道悠游,农家闲谈,转山绕梁吹风,草灌林荫穿行,踏足锦鸡岭,南观群山峰峦叠嶂,北顾长安云烟迷蒙,挥手千山,野径下行,听白鸟飞鸣,闻山野迷香。
库峪名称的来历,传说古时,当地水质很涩,人们不知,逢人就说苦,据《魏书•地形志》载:“其地水甚苦涩,乃曰苦谷”,后来慢慢的转音为库峪了,现在人们始知,谷中盛产金银等矿物质,所以说“水苦涩,峪不穷”。
库峪因何而得名,也曾流传一段神奇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库峪河还是一荒蛮的山野深谷。就在这山谷幽僻之地,居住着一个财东。这财东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上有双目失明的老母,下有年幼无知的弟妹。他在十二三岁时,就给人当童工,靠赚得的微薄收入养活一家老小。一日,他只身来到太兴山的密林中打柴,长吁短叹,越想越觉得这穷困的日子实在难熬出头。于是,便躺在山间一块大石头上发呆,几次想跳崖自尽,逃离这无边的苦海。但想到家里还有年迈且双目失明的老母和年幼的弟妹,又不忍心撇下他们。
他在这块大石头上躺着,想着,便昏昏地睡着了。这时,一面容慈祥的老太太,来到他的面前,说:“小伙儿,为何还不去砍柴,躺在这儿发呆?”小伙把自己的苦恼给老太太说了一番,老太太说:“没出息,东方不亮西方亮,天中有个大月亮,沿着这条河向前走,天亮处就……”没等老太太说完话,他一激动突然惊醒了。原来是一场梦。他一骨碌翻身爬起来,砍了一担柴挑回家,细细地琢磨着那梦中情景,朦胧胧想着那老太太的指点,半信半疑。
过了一日又一日,穷困的日子依然。于是他决定按照老太太的话语,去寻找那梦中的光亮。这日一大早,他悄悄地起了床,按着老太太说的话,沿着库峪河道向前走去。
库峪河伸长到秦岭山根儿,九十余里路。他走了大半天,也没走到头。天快中午了,还是没有见到那光亮之处。走着走着,他肚子饿得难受,两腿发软,两眼发昏,十分疲惫,于是便坐下来小憩。他朦朦胧胧地眯上了眼睛,忽听得远处山石翻滚声,急忙睁开双眼,只见前面的大山,山顶云端处,绽出万道金光,山岩上云遮霞耀,百鸟和鸣,一颗颗金珠玉宝,散落了下来。一时间,他目瞪口呆,等到金光慢慢散去,他才蓦然醒觉,赶紧俯伏尘埃,礼拜上天。他断定,这是上天神灵的安排,那老太太必是上天之神无疑。
于是,立下大愿,要在太兴山上为神灵建造庙宇。
这时,他觉得肚子也不饿了,眼也不昏花了,腿也不软了,便匆匆带上这从天而降的珠宝赶回了家,全家人又惊奇又激动,守团抱着痛痛快快地哭了个够。在后来的数日里,他用这些珠宝造房子、娶媳妇、置土地,过起了天堂般的生活。
忽一日,他想起了为神灵建造庙宇之事,便动手建庙。他舍得开销,用了一库的银两在太兴山中修建了一座高大明亮的庙宇。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山上神灵,为了纪念这位有心的财东,便把这条河起名为库峪河,成了古都长安的“生命线”之一。
库峪
库峪风光
历史路碑
库峪沟中的绝美景色只有身在此峪中中才能切身感受得到,沟内有海拔2340米,号称“终南第一峰”得太兴山,因山顶天外天峰的铁庙而被冠以“铁顶”,系道教名山,有“南有武当、北有太兴”的说法。除了这奇险境地外,还有三岔口附近的景色为最佳,欢跃的小溪、溪边的绿苔、色彩斑斓的秋叶,九寨沟的景色也不过如此罢了。
长安-杜曲-引镇-库峪是一条很老的古道,从唐至明清是关中六大通道之一。唐时曾发动数万人修筑,库谷道、义谷道、锡谷道均系自古代长安翻越秦岭南向通往金州(今安康)的驿道各以入口秦岭山谷得名。唐宋时已有山间小径,元代正式辟为驿路,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
据《旧唐书•崔湜传》记录,唐中期,崔湜向皇帝建议,开凿商山路,是打通安康(金州)水陆两路捷径,然在不知地质状况的情况下,就贸然行使。于是,唐发动数万人修筑商山道,沿路白骨累累,唐皇对崔湜又是加功又是进爵,同时还限制百姓走(相邻的)蓝关道,无奈新道刚修好就被洪水冲跨,路人敢怒不敢言,当崔湜在岭南犯了事,才有官员进谏,改走老路,古道遂荒弃。
库峪是著名的“库谷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路有千年历史,至今已经演变为旅游休闲精品线路了,据说柞水来探亲的,进西安的还有人仍走库峪这条老路,走在库峪古道上,若细心勘察,尚留有不少栈道、关石、石阶痕迹,由此体会古道沧桑与古人出行的艰辛所在。
如今的库峪,风和日丽,四季分明,林涛起舞,青猿吟吟,形势穹窿。清泉、曲溪、碧潭、飞瀑,异彩缤纷,绚丽迷人;奇峰、怪石、幽壑、峭壁,鬼斧神工,各臻奇妙;奇树、古藤、苍山、林海、芊郁葱茏,生机勃然;忽阴、忽雾、忽霞、忽风,气象万千,变化莫测。
库峪真是:“奇峰幽谷天地造就,奇幻美景天下绝唱”。(卢剑利)
-------------------------------------------------------------------------------------
卢剑利,男,1973年4月生,从事新闻文化与书画传媒事业30年,中国当代新闻文化传播新锐人物,资深新闻媒体人。中国致公党党员。迄今为止已经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万余篇,先后荣获了中国新闻奖、中国晚报新闻奖、中国晚报西北协作区新闻奖、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新闻奖、陕西新闻奖、西安新闻奖、陕西日报社社级新闻奖等,著作有散文集《大美秦岭》、杂文集《砚边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