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堰变身碧翠廊
火烧堰·碧翠廊西出入口。
□曾智成 文/图
火烧堰位于成都市高新区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区。火烧堰的来历在地名介绍牌上看得到:秦国李冰治水,天府始得安稳。清康乾移民,蜀地又得复兴;先民筑堰修渠,自流灌溉,世代农耕。羊叉河由北经洗面桥、沙子堰向南而来,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铺满细沙,两岸风和草绿,因筑堰石色,似火烧过,故名火烧堰。
火烧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真是一个堰塘,筑有水闸门。承载水闸门的两个台台中间有一米多宽,从这个台台跳到那个台台就成了儿时练胆量的地方。敢不敢跳?跳不好掉下去冲下闸门,虽说水性都好不怕淹,但掉下去肯定还是吓人“垒尖尖”一跳。不过没有娃娃掉下去过,跳得过就跳,跳不过你未必逼牯牛下儿?
平生钓到的第一条鱼就是在火烧堰钓到的。经常去游泳,发现那里有人在堰塘上方的回水坨钓鱼。我也想钓,将母亲的缝衣针蜂窝煤上烧红钳子夹弯做成鱼钩,又扯一根铺盖线拴在钩上,竿竿都没得就去钓鱼。从火烧堰边上农民搭的四季豆架子上扯一根竿竿当鱼竿,再拴一节茅草秆秆当浮漂,钩上挂一根肥蚯蚓,等了一会,手中的竿竿突然一沉,茅草秆秆浮漂沉入水中,赶紧起竿,一条约有半斤重的大鲫鱼在阳光下闪着白光钓起来了。娃娃全被这飞来的幸福惊呆,没想到能钓得到鱼,更没想到能钓这么大一条,一致商量烤来吃。那是个幸福的下午,大家捡柴的捡柴,打整鱼的打整鱼,找农民要盐要海椒面,一条鱼烤出来那个香啊,都说太好吃了。
火烧堰上游的水被关住就是名副其实的堰塘,水很深,是我们游泳嬉戏的天堂,每每都要游到游不动了才罢休。堰塘边是农民的瓜果蔬菜地,在塘里游泳游一游地窜到地里偷摘黄瓜番茄,要把肚子吃饱了才罢休。当然,遭农民逮倒,生产队的库房前站一排示众也是不好过,甚至后悔不该去偷摘。但到了下一次又好了伤疤忘了痛,周而复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由于上游长期排放废水,自然环境遭受污染,河道沦为污水沟。芳草街街道办事处于2009年6月全面启动火烧堰河道治理工程,12月工程顺利完工。火烧堰得名碧翠廊,也是高新区打造的“火烧堰街巷博物馆”。
完工后的火烧堰东起玉林中路,西至芳草街,全长538米,树木成荫,亭阁掩映,是当地居民主要的休闲地。碧翠廊东西两个出入口,西出入口华姿路与芳草街交汇,东出入口玉林中路与芳草街交汇。从东出入口进去,就见一条步道深不见底,两旁古木回廊曲径通幽,很有年代感。
居民在回廊中休息带孙闲聊锻炼,日子幸福美满。碧翠廊上还有两个“铰脑壳”的摊子,大约看他们从事的是服务行业,且“铰”一次5元的收费低廉,相关部门容许他们在此营业。如今,我们儿时的火烧堰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印迹,但火烧堰变身后的碧翠廊,让人看到并体会到了成都人的慢生活、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