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什力克乡:从“振兴小康路”看家乡之变
在和什力克乡库勒村第三村民小组,有条特殊意义的路被周边群众亲切地称为“振兴小康路”。在路头,有两棵近百年的大柳树,像一座擎天的拱门,穿过拱门,一眼望去,600米长、4.5米宽的一条路笔直通向库勒村第三村民小组。这条路修建于2020年6月,享受了26.4万元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要小看这条路,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才有了它的诞生,它见证了从扶贫到全面脱贫的转变,“振兴小康路”作为打通库勒村通往中环路、包头湖农场等地的重要通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为现在库勒村的千米葡萄长廊、民族团结栈道和“妈妈厨房”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条土路通南北,刮风下雨两岸看”。群众编了顺口溜,呈现出十年前“振兴小康路”的状况,晴天时沙土漫天,路上,开车颠簸不已;雨雪天气时,泥汤过脚踝,更是寸步难行。为了能走好走的路,村民们甚至绕过周边村,路程需要多花一个小时,就连去村委会办事都成了群众的为难事。2019年和什力克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掌握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将该路段道路修建列入扶贫项目库,2020年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同年8月“振兴小康路”建成。“一条土路换新颜,通行便捷衣裳崭”,库勒村群众的歌谣又欢乐地唱起来。
库勒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在“振兴小康”路边种植了花海,修建了“民族团结栈道”,搭建了千米葡萄长廊,美丽庭院一条街的打造更是成为了生态宜居乡村的代表,在库勒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在三组农户家院子里打造10个功能性微家,申报了6家“妈妈厨房”项目,家家门前花草与美丽墙画更是让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让群众的心离党组织越来越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产业致富饭。
一条路,十年变迁,从贫穷到富裕。
一条路,打通要道,从闭塞到通行。
一条路,搭建桥梁,从陈旧到宜居。
一条路,连接心灵,从见证到共享。
“振兴小康路”,这十年,承载得太多,只是脱贫攻坚历程的一个缩影。十年的风雨兼程,十年的砥砺前行,绘就出如今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通讯员 黄金子 阿尔孜古力·艾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