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扶贫开发宣传平台)
田畴似锦、沃野如画,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农民脸上笑意盈盈……金秋时节,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的番茄公社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玩。“平安村从发展棚菜经济到采摘经济再到‘互联网+’,打造了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展翼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齐晓景小麦肤色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拍照打卡。王磊 摄
“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身为“80后”的齐晓景一次次火“出圈”。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像齐晓景一样有知识、有能力、发展意识强的领富带富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目前,兴安盟产业领富带富“晓景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亮相:盟旗乡三级1288名“晓景计划”培养人选,年经营收入累计达到8.64亿元,累计辐射带动农牧户4.18万户8.64万人。
“头雁”扎根
一个盟级产业领富带富计划,缘何以个人命名?
“之所以用‘晓景’命名,一是齐晓景创新发展了多种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模式,希望把她的带富理念、带富模式向全盟推广。二是希望充分发挥农牧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兴安盟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大义的一番话,让记者再次将目光投向齐晓景。
人就像一棵树,都是向上生长的,根却深深地扎在乡土里。
齐晓景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大学生村官职位。一次去辽宁参观学习的机会,让她如获至宝:一名妇女能管两三栋大棚,一茬菜能卖五六千块钱,要是能在家乡推广就好了。
2013年,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齐晓景开始实施自己的创业计划——租大棚种菜,选苗、打垄、栽种、施肥……一步步摸索实践。期间,她种过平菇、草莓,失败过、彷徨过。
2014年,她牵头组建展翼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科右前旗举办“九站式”旅游活动,齐晓景开办的家庭农场成了采摘节的亮点,还有100多人认领了土地。
齐晓景(右一)与乡村振兴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学员们现场进行探讨交流。
“你干得好、能挣到钱,老百姓自然愿意跟你干。”2017年,齐晓景推出了“赠鸡还蛋”“赠鸡还鸡”和“赠苗还肉”三种扶贫模式。“赠鸡还蛋”,就是每户贫困户依据养殖能力可以领取至少一组能够下蛋的本地蛋鸡,每组20只,贫困户还完25枚鸡蛋以后,鸡归贫困户所有,再下的鸡蛋以每枚1元的价格全部回收。“赠鸡还鸡”“赠苗还肉”与之类似。88户贫困户签约合作,由她提供跟踪技术服务和产品包销,每户年收入不低于1300元。几年间,齐晓景带动周边了10多个村子400多户稳定增收。
“齐姐毫无保留,一门心思要把我们带出来。”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的年轻人信她。
“这闺女脑子活,跟着她干,省心还挣钱。”乡亲们夸她。
“她改变了村民原来的种植思路,破解了选品难、销路难的问题,改变了不止一个村子。”镇上的干部赞她。
“群雁”齐飞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
“晓景计划”的实施恰逢其时,是“头雁”项目在兴安盟的生动实践。兴安盟对“晓景计划”培养人选带动户数有明确要求,盟旗乡三级“晓景计划”培养人选的带动户数分别为30户、10户、5户。经过严格筛选,全盟确定的“晓景计划”培养人选中,盟级113人、旗县市级283人、苏木乡镇892人。
为盟级“晓景计划”培养人选代表颁发证书。
盟委组织部、农牧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有效措施;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强力推进。
“‘晓景计划’找准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用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引领群众,用产业带头人的知识技术带动群众,让农牧民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切实享受到发展红利。” 王大义告诉记者。
为帮助“晓景计划”培养人选提升带富能力,盟有关部门和各旗县市从产业扶持、结对帮带、培训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出台措施激励“晓景计划”培养人选提升带富能力。盟级层面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内,按照平均每人5万元的额度,对盟级认定的100位以上“晓景”式人才实行浮动式奖补政策。同时,实施“三本扶持清单”制,建立结对帮带清单、产业扶持清单、培训指导清单,做到政策能落实、资金见效益、技术显效率。
科右前旗旗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晓景”办负责人刘洋(左二),向“晓景计划”培养人选介绍介绍农副产品“三品一标”标识。王磊 摄
22岁的张振东在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旅游公司工作,参加完“晓景计划”培养人选的培训后,他通过快手、抖音等平台推介村里的旅游,“粉丝”很快增长到了几千人。“早上六七点就有人联系我,咨询来村里游玩的事。”张振东兴奋地说。
乡村蝶变
前不久,兴安盟“晓景计划”观摩调度会议召开。观摩团人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一路学,了解各个观摩点的发展历程与带动模式,也亲身感受“晓景计划”培养人选的示范引领效果。
盟级“晓景计划”培养人选白春亮和4个姐妹创办的特门塔拉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瞄准市场需求做大产业,借助科右前旗羊肉畅销的“东风”,带动39户牧民种植韭菜、生产韭菜花酱,在当地开了先河。合作社还与巴日嘎斯台乡、察尔森镇、呼和马场等地签订菜品订单,既带动了周边地区庭院经济发展,也为合作社壮大提供了基础保障,形成良性互补。
白春亮(中)和4个姐妹独具“酱”心走出致富路。
在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盟级“晓景计划”培养人选、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海燕,为北方小镇引来致富“金孔雀”,组织村民免费参加孔雀羽毛工艺品制作培训。截至目前, 334名蒙雀工匠取得了就业资格证书,其中有108户成立了蒙雀合作社家庭工作室,进行孔雀羽毛饰品的代加工,年增收100余万元。
周海燕指导村民制作孔雀羽毛工艺品。
村落静美人民和谐,产业兴旺叠翠流金。兴安大地上,用乡村人才唤醒乡村活力、用乡村产业激活乡村发展的系列蝶变正在继续。
据了解,兴安盟盟级和各旗县市将进一步整合政策、项目、资金,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咨询、供需对接、项目孵化等服务,支持“晓景计划”培养人选创业创新、扩大生产,带动发展乡村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王磊 摄
从一个人的微光到一群人的闪光,从一个村庄的嬗变到脱贫地区实施产业振兴的探索,兴安盟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写满奋斗的故事。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高凤义
扫码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