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在我们通常人的概念中,房子建筑建好之后,就不能整座挪来挪去的,这是因为在建造房子的时候,是打好了地基的,有了地基后建的房子,才会牢靠,才不会倒。但是,现实生活中又确实出现过把建好的整座房子“挪动”的情况,那么,你肯定会有许多问题:是在哪里房子被整座挪动过?从什么地方挪动到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挪动整座建筑?什么时候挪动的?怎么挪的?挪动之后稳固吗?为了寻找答案,珊珊三丫头来到了广州华林寺地铁站旁的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原来是清代广州丝织业的行业会馆,即从前广州纺织行业的老板们聚会议事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广州目前唯一保存的行业会馆,见证着广州丝织行业的发展。锦始建于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即1723年,道光24年(即1844年)重修,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建筑。据雍正年间《广东通志》说:康、雍年间,广州丝织业兴旺鼎盛,“金陵、苏、杭皆不及”。在锦纶会馆内有一块雍正九年的《锦纶祖师碑记》,记载当时在广州从事丝织业的有数百家,他们共同出资兴建了关帝庙作为丝织行家聚集地。
珊珊三丫头从华林寺地铁口出来之后,走了100多米,就到达锦纶会馆,眼前。眼前的锦纶会馆坐北朝南,广三路,深三进。,面阔22.1米,总进深38.5米,建筑占地面积接近700多平方米,是一座祠堂式的三进深砖木结构建筑,其镬耳山墙,青砖墙石脚、门前砖雕细腻的外观,充满着浓浓的岭南特色。其实,如果不是事先了解或现场看介绍,只是看建筑,怎么也想不到眼前的这座古建筑,是从其他地方“挪动”过来的。
珊珊三丫头继续走进了锦纶会馆,里面依次是头门、中堂、后堂三进结构,非常稳固的样子,现场根本就看不出移动过的痕迹,建筑内随处可见石刻、木雕、陶塑、灰塑,风格有点像陈家祠,只是规模要小一点,都是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风格的建筑。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广州丝织行业博物馆”,整个展示的内容包括:绵纶往事、绵纶辉煌、丝织贸易、锦纶贤萃、丝织蕴梦、广绣溢彩、惊天平移。珊珊三丫头特别想知道当年“平移”的一切,所以进入馆内就第一时间找到“惊天平移”的介绍。
锦纶会馆最初的地址是在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新街,因为作为迎接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的重点市政工程,在2001年,需要建设一条贯穿西关的南北主干道:康王路,而原来的锦纶会馆刚好位于康王路上的长寿路与下九路之间,即在规划路的中央,又要建路又要保存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建筑。当时提出过多种解决方案:原地保留、整体迁移、分割迁移、拆除复建,反复比较讨论后,从文物的保护价值保留,及费用等方面比较,最后决定对锦纶会馆进行“整体平移”,整体挪动到了现在的地址:康王南路隧道出口西侧。
在经文物专家充分论证、并做好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在2001年8月18日请来了专业的公司对会馆实施整体平移,当年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动用了数百吨钢管,把整座建筑紧密包裹起来;铺设了五条轨道,以九台100吨的千斤顶同时作业,整座建筑以每分钟平移七公分的速度,先从南向北平移80.04m,然后顶升1.085m,转轨,再由东向西平移22.40m,并保持原有方向,经过40多天缓缓移动,整座锦纶会馆终于安全抵达它在华林寺东侧的新居,在9月28日凌晨5时,锦纶会馆整体成功地移位到今天的新址。
根据介绍,当年的锦纶会馆的平移工作是有极大的挑战的,经历了岁月的旧建筑,在移动中极有可以会出现建筑主体结构松散……实施时是不能出丝毫差错。锦纶会馆的这次的平移,见证了两项“首例”记录:
第一、锦纶会馆是中国首例连同基础一起整体移位的砖木古建筑物;
第二、锦纶会馆在整体移位过程中,采用了平移、顶升、转轨再平移的复杂的技术,且取得圆满成功,这个在中国和国际上建筑史上属第一次。
平移过来的锦纶会馆,又再经过重新加固、修葺,并且设为“广州丝织行业博物馆”,免费对游客开放。虽然锦纶会馆,规模及精美程度虽然不及陈家祠等建筑,但其“首创”的平移,在古建筑平移史上非常罕见,是一项创举,值得我们了解,值得我们来这里游览。
那么,你知道广州锦纶会馆吗?当年锦纶会馆进行平移的时候,你是见证人吗?对于古建筑的平移,你认为文物价值还存在多少?一座古建筑从一个地方平移至另一个地方,你会觉得神奇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