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万历十五年》,决定去张居正故居看看。
这是湖北荆州之旅,不可错过的一站。
张居正故居就在荆州古城东大门内,穿过城门,正前方则是一条张居正街,这条以张居正命名的街巷由来已久,张居正故居就在这条街上。
但历史上的张居正故居早已毁于战乱中,今天所见的是后人重建,并以其原有建筑景观布局,其风格为明清四合院、小花园格局,内有照壁、张文忠公祠、文昌阁、神龟池、捧日楼、纯忠堂等景观。
还包括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
深刻反映了张居正故居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环境,并展示了张居正生平史迹文化。
张居正,是明朝的首辅大臣,锐意改革,如政治、经济、军事等,硬生生地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从内忧外患不断的窘困中拖了出来,被称为“宰相之杰”。
但这位宰相在历史上颇富争议,后世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廉洁奉公,有人说他中饱私囊;有人说他赏罚分明、公正无私,有人说他偏袒亲友、敌我分明。
那么,张居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没有真相,留给我们的也是他人记录,但每个人对张居正的认识都不一样。
每一个走进张居正故居的游客,对那段明王朝历史也有着自己的解读。
张居正天资聪颖,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23岁考中进士,妥妥地“别人家的孩子”。
后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再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从这里开始,张居正展示了他真正的远见卓识,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百病丛生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在万历皇帝还年幼时,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万历对他既是尊崇,也是避讳,和他的两位母亲并称之为“元辅张先生”,此等特殊的尊重是明王朝其他宰相未曾有过的。
正是如此,张居正有了施展宏图的舞台与机遇,在其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等。
如此巨大的历史功绩,令其地位甚高,自然遭到嫉妒、眼红。加上他不恤人言,自负甚高,内外大事都由他说了算,更是令皇帝、百官产生心理抵触。
但这个时候万历对自己的老师依旧是尊重的、信任的,不论多少人怀恨他,多少人奏本弹劾他,均被万历漠视。
面对如此环境,张居正主动请求解职归田,但被万历拒绝,并将第一个攻击张居正的官员褫夺官阶,降为庶人,第二个则受廷杖一百下。
但张居正并不计较个人恩怨,有古大臣之风,他一心为朝廷,却仍是遭人不满。
万历十年,张居正因宿疾复发,阖然长逝,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再因文臣纷纷弹劾、举报,为万历所忌,居然指斥张居正“罔上负恩,谋国不忠”,下旨追夺官秩,查抄家产,甚至要“斫棺戮尸”。
同时,凡是张居正生前举荐重用的人,统统被罢斥削,包括太监冯保也因此倒台,而那些曾被被罢斥的官员大都起用复官。
如此生前身后毁誉悬殊,令后世争议不断,对其分析各有千秋。
直至明末天启,崇祯朝濒临瓦解之际,朝廷终于想起了当年的这位“救时宰相”,“日久论定,人益追思”,为他恢复了名誉。
从张居正的个人遭遇来看,这是一场悲剧,但从历史宏观来看,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张居正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影响最大的。
如果大家以后去荆州旅游,不妨去其故居走走看看,打开尘封的记忆,遥想那一段久远的历史,或许会有新的思考和解读。
那么,你眼里的张居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