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 新县古村记

旅游 半月谈 2022-10-11 22:02

原标题:品读 | 新县古村记

*本文为《品读》2022年第10期内容

一、新田铺 桃花源

空山寒雨中,天上是深色浅色的云,像大写意,秋色浓重了,周遭风景也更美了——在田铺大塆。

远眺是大别山主峰黄毛尖,近处是秀丽青龙岭,村中田铺河,据当地人说是潢河源头。

未进村先见村前的青草池塘,塘里有井,方井口如镜,水中有井的奇妙,别处未遭逢。池塘水中或水边,有多棵老榔榆树,各有姿态。

村中老民居,土坯墙体,黑色粼粼小瓦铺砌的斜屋顶,素朴之美,如陶渊明之诗。

村中大小道路,皆青石板铺就。其中一条小路不足百米长,令我徘徊良久,路窄至难容两人并行,路肩仍参差种满植物,高的是芭蕉,低的是草木,一口小水缸内满是浮萍,支支棱棱长着一片如我掌心大的荷叶。

还嫌不够美吗?路边黄泥巴墙上,挂着多幅田铺风景图片,这是永不撤场的摄影展。

村中店铺,美。

小小的鞋垫铺闭门,也不扫兴。紧闭的门前挂着细芦秆编织的草帘,帘上用鞋垫粘成圆形,圆心内安放虎头帽。门旁白墙上,竹子攀成格栅,格栅上挂藤编花器,花器内是丝缕垂下的绿植。一家闭门的店,也有风景!

村人生活,美。

鲜艳的深蓝浅蓝色地胶铺出儿童游乐园,游乐设施全为木质。一位同行者很羡慕,说:“我们城内最好的幼儿园,也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在这儿,能吃到最地道信阳菜。民宿各有各的味道。老百姓的生活,也各有各的味道。

2014年,田铺大塆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不大拆大建的改造,让乡村之美原汁原味保留,留下“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韵味,成为众人心中“桃花源”。

二、丁李湾 如皖南

未进丁李湾村,先看到一个朗读亭,令人惊喜莫名。想进去读首诗,读给自己听,读给丁李湾听。那么,该读什么呢?

丁李湾村东临泼陂河,西、北、南三面山丘围绕,村子位于丘陵缓坡南侧,背山面水。老村落始建于元末明初,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最盛,当时全村有房屋六百多间,人称“李氏庄园”,庄园四周寨墙环绕。古村落直至20世纪60年代,依然保存完好。

从西侧小寨门入村,右手边是望月塘,长条状,水极清澈,左侧即望月塘北侧,纵向排列着五座围合式天井宅院,皆有数百年历史,建筑风格虽是中原民居,却有浓厚徽派古民居味道。

挑高的门楼,比徽派民居马头墙多了粗犷豪迈,雀替上精美的砖雕,又透出中原建筑的浪漫。五座宅院中,居中宅院最高大,大门上方彩绘八卦形门洞“瞭望口”,方便防御观望。大门门扇凹向墙体内侧,房檐突出遮阳挡雨。大门两侧墙体内角呈喇叭口状,当地人称“八字墙”,在清代,够一定级别的官员才能使用。

步入村中,我们发现更多老屋,规模最大的老屋名叫“知府宅院”,最盛时曾有13进深,现仍存留四五进深。

明朝建立后大兴屯田,迁江西湖北14万户入信阳一带,移民带来江南的文化习俗、建筑技艺、耕作技术,促进了此地经济文化发展。明清两代信阳州、光州(今潢川)两地,诞生进士三百余名,丁李湾小村落也走出了多位知府、知县。官宦士绅家族兴起后,常会购田产建宅院。这是丁李湾能留存众多明清老宅院的原因。

老民居泰半闲置,少数仍有老人居住,一位老爷爷,闲坐门前石条上看游人,他的身畔,两小儿衣着鲜艳,趴在数十厘米高的木门槛前玩儿。

水,是丁李湾的魂儿。望月塘由三口池塘组成,面积最大者,就是入村时那长条形池塘。月明之夜,五座围合式天井宅院倒映于水中,光影动荡中,其实很有皖南宏村的味道了。

另两口塘皆是莲塘,中有蜿蜒石板小路。莲荷现已半残,想来盛夏莲荷盛时,小路会被遮掩至不见吧。

我蹲于池塘边,轻抚一片仍完整的荷叶,有露珠滚落。莲荷是氛围感很强的植物,从叶初萌至叶衰残,从花初打骨朵到完全零落,均是诗性的。想起余光中,他说:“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而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令人神移。”

立于丁李湾望月塘边,一瞬间我也如余光中般“神移”了,恍兮惚兮,踏我鞋着我衣的是莲?碧水中沐秋雨洗清风的是我?莲与人,不复可分。

在不是皖南却令人忆起皖南的望月塘畔,我转一个弯又一个弯,没准备看莲,却发现自己痴立莲池畔,眸动念转,走不了了。

忽又想起古村丁李湾,也是茁长于望月塘中的一枝莲荷吧。如果莲以一年为轮回,它则是以数百年为一轮回。它也如莲一般,既生长在时间之中,又不朽于时光之外。或有萎败,美则不朽。

突然想起该把什么诗读给自己、也读给丁李湾听了,那就是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外,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作者: 张冬云

责编:张初 / 校对:郭艳慧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