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城市文化中心夜景 |
滕头景区 |
新落成的奉化区中医医院 |
奉城新貌 |
金秋的奉化,山色斑斓,城市创新涌动,乡村生机勃勃。3号青创大走廊沿线,一批大平台大产业正在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夯实发展根基;滕头村、金钟社区等一批未来社区(乡村)建设紧锣密鼓,新投用的城市公园、运动场馆注入新活力;“奉有善育”“奉有优学”“奉有健康”等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提质攻坚行动,让城乡居民幸福感满满……
十年奋进路,砥砺铸辉煌。展开奉化区十年恢弘画卷,每一次着笔都浓墨重彩,令人心潮澎湃。
今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之年。奉化区委、区政府根据“跨越发展、二轮攀高”总体要求,聚焦“竞跑竞绩、进位进阶”工作主线,对标高标准,实干再发力,努力为“示范区”“先行市”建设提供奉化样板、奉化经验,奋力铺展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健康美丽新城区美好图景。
产业“升维扩链” 打造科创智造高地
沿着机场南路高架一直到滨海,全长33.9公里的青创大走廊沿线路网齐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吸引大批科创人才创业、定居。这条产城融合、生机涌动的大通道由北向南连接生命科学城、中交智慧城、智能制造城、茗山科技城、滨海低碳城五大科创平台和宁南科创园、复旦科技园等9个创新区块,构建“一轴五城多点”的科创空间,初步形成集预孵化、孵化、加速、专业园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这是奉化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和关键举措。
大手笔、高规格规划布局重大平台,为奉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规划占地256亩、总投资逾10亿元的奉化创新综合体“茗山智谷”,陆续引进瑞凌、锋成、麦博韦尔3家企业研究院及瑞晟、瑞嘉、海上鲜、经佳双创基地等4个产业创新平台,涵盖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研发、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成为宁波又一块科创新高地。
奉化区拿出真金白银,改革人才招引制度,发放创业大礼包,打造“创客+投资+孵化+人才+产业”的创新产业链,吸引国内外众多高端人才集聚于“最美桃花源”,开启创业梦想之旅。
深化“科技争投”,优化创新生态,实施“春苗计划”,培育“小而美”企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地营建“科创飞地”,引入中交城投、中国金茂、中信城开等央企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招引网易宁波中心、小米数科、腾讯云启等科技企业落户,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2016年以来,奉化区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48.2亿元,宁波市外境外资金到位712亿元,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5个。目前,全区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53家,高新技术企业222家。奉化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501.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48.4亿元,连跨3个百亿元台阶;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排名第71位,比过去上升了7位。争先进位的亮眼数据,并非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加,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见证。
未来几年,奉化将进一步聚焦动能培育,高标准打造3号青创大走廊和高能级平台,实施数字经济五年提质倍增工程。力争到2025年,累计建成集聚产业技术研究院8个以上、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5家以上,建设创新型产业综合体5个。数字经济总量突破700亿元,新建数字化园区5个,打造“未来工厂”5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0家。
共享“同城发展” 打造“奉有”民生品牌
8月下旬,岳林街道斯张村老年食堂投入运营,解决了全村40多位老人的吃饭难题。“阿公,我们给你送热菜来了。”前不久,强台风“梅花”来袭时,该村舒彩儿等16名志愿者冒着风雨,为老人们送上热腾腾的“暖心饭”。
奉化现有60周岁以上老人13.8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9.09%。近年来,奉化区采取“政府补一点、老人付一点、企业捐一点、志愿者助一点、菜园供一点”的方式,打造奉化特色的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发端于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的老年食堂“孝膳堂”,全村75名志愿者轮流帮厨出工,让全村50余位老人吃上可口的“安心饭”。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助餐服务点316个,其中实体化老年食堂60个,为老助餐服务覆盖全区322个村(社区),惠及5000多位老年人。
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奉化区对标“同城发展”,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回应民生关切,筑牢民生之基,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红利。
宁波市第一医院方桥院区启用、奉化区中医医院竣工、浙江肿瘤医院宁波院区揭牌开诊……一系列大项目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迭代升级,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5.8%,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奉化中学、实验小学完成迁建,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上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建成投用,各级各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达成度近80%;全面构建“市内大循环、外围大辐射、区域大联通”的融城交通网,累计投入34.4亿元,完成农村联网公路新(改)建近198公里,建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线路15条、254公里;322个村(社区)文化礼堂覆盖城乡,文体惠民服务活动出新彩,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宁波第一、全省前列……这几年,奉化把七成以上的财政收入投向民生领域,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目前,奉化以打造七大“奉有”幸福民生品牌为核心,实施新一轮民生同城化项目,更高水平实行同城同标。奉化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健全从孕期到义务教育前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深化教共体建设,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大力培育特色专科,深化区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全域幸福颐养服务区建设试点项目,做强“全域助餐”服务品牌;推进“租售并举”,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深化“1+8+X”救助体系建设,加强慈善组织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打造共同富裕奉化样板
日前,笔者走进西坞街道雷山村的喜曼蓝富“共富工坊”,10多名妇女有的在刺绣,有的在缝制香囊、工艺包装袋,神情专注。今年4月,雷山村结合奉化区非遗资源,推出手工制作“共富工坊”,为村里20余名村民增收超过8万元。
奉化“六山一水三分田”,山区多,农村富余劳力面临就业难问题。今年以来,奉化区聚焦推进共同富裕特色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大力推动来料加工产业,打造“共富工坊”,积极构建“居家增收”机制,持续促进山区农民就业奔富。目前,该区建有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95个,实现老龄留守、闲散居守、缺技蹲守等类型农民2500余人“家门口就业”,整体年收入增加4500万元以上。
共富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近年来,奉化区委、区政府找准关键性指标,找对问题并列出痛点清单,大胆革新,集成化改革,体系性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总结奉化“推进共同富裕工作法”12法、48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全力缩小城乡差距。2021年底,奉化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45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69∶1,位居宁波前列。
数字赋能,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共同富裕。奉化在全国首创“浙里惠渔”多跨应用场景,莼湖街道700多艘大马力外海捕捞渔船实现“宽带入海”,打通政府、企业、渔民数据链,让传统渔业搭上数字化快车。今年春天,“乡村数字驾驶舱”和数字门牌在西坞街道金峨村投入使用,建成全市首个“数治”乡村,游客扫一扫盆景上的二维码,就可在线下单,助力金峨村转型全域旅游,提升花木经济“含金量”。
党建赋能促共富。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农民唱戏”模式,奉化区开展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推动企业通过订单外包、机器进村、片区联营等模式,形成“村·民协同共享”“村·村抱团共兴”“村·企携手共赢”等“3×N”的共富机制。此外,依托组织、农业、妇联等部门,整合辖区党群服务中心、甬爱E家等阵地资源,成立“共富工坊”服务中心,统筹负责区域内工坊建设、政策兑现等工作。
今年,奉化将持续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工作,升级打造“乐业奉化”品牌,深化“技能兴奉”提升行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扎实推进新时代“奉化工匠”培育工程。深化“百村百业、强村富民”工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乡村电商等新业态,鼓励农民多渠道就业创业,培育更多农创客、家庭农场。持续开展“阳光行动”,加大对山区村、偏远村的帮扶力度,2022年计划新增来料加工点50个以上、新增就业家庭3500户,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5%。
撰文 余建文 黄成峰 严世君 供图 奉化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