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设施不完善、房车营地盈利难、大众认知存在误区等,都是房车发展面临的挑战。
房车“火了”。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一站式房车服务平台房车生活家总经理杨松柏表示,当前国内房车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热潮之下仍需“冷思考”。配套设施不完善、房车营地盈利难、大众认知存在误区等,都是房车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杨松柏看来,国内房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仍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
图/受访者提供
新京报贝壳财经:房车旅游产品复购率相对较低,说明大量消费者只是“尝个新鲜”,请问原因是什么呢?
杨松柏:原因有很多。一是舒适度的问题。目前国内房车旅游仍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大众对房车旅游的认知还不够。房车旅行是一项需要游客动手能力的旅游方式,例如要手动加水、清理马桶、做饭打扫等,这些都要亲力亲为,也是完整体验房车旅行的乐趣所在。但当前国内游客出行,往往更倾向于“被服务”,而非自己动手,这也是我们设置管家的原因。
另一原因则是与国内休假制度有关,房车旅行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完整体验,但当前休假制度难以满足。每年五一、十一和暑期都是房车旅游旺季,自11月起消费需求开始减少。
图/受访者提供
新京报贝壳财经:这其实也反映出,国内对房车旅行认知的误区,只是把房车当成交通工具和住宿工具,而不是旅游本身?
杨松柏:没错,房车文化的普及需要时间。为提高复购率,当前我们必须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把基础服务做到位,把能够帮游客解决的问题都解决好,减少需要游客自己动手的内容。
而在房车旅游的推广过程中,当前旅游行业的传统渠道作用有限。一是旅行社对房车产品很陌生,房车产品的形式与过去大巴运输游客再住进酒店完全不同,因此旅行社很难做起来。二是房车旅行有很多操作性的成分,例如车子的各项功能、怎么加水、开电等,这些知识旅行社不了解也很难掌握。
三是在房车与旅游资源的结合过程中,不再是传统的景区、酒店、大巴等旅游资源的组合,游客更喜欢去的不是标准的5A级景区,而是荒野、山野这样的自然景观。举个例子,如果你在上海生活了很多年,想要换个环境,就开房车去黄山或者别的地方生活两三天。也就是说,房车旅行不完全是一种旅行,而是一种生活的转换,不是传统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的组合。
第四,房车旅行的受众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消费意识,这样的客群基本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但停车难、停车成本高等问题成为最大阻力。贴合房车旅行的目的地大多在中西部地区,跨度非常大。此外,销售人员不够专业、房车设计难以满足舒适度需求等,都是阻碍房车文化普及的原因。
新京报贝壳财经:房车的配套设施是推动房车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这方面,还需要攻克哪些难点?
杨松柏:房车需要补水补电,营地和水电桩是绕不开的问题。如果房车缺少营地和水电桩补给,意味着需要携带大容量的电池和储水设备,不仅提升车辆吨位,也大幅增加能耗。所以若能即走即补,例如在200公里-300公里就能补到水电,也就没有必要增加耗油。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配套设施的建设还需要时间,特别是标准化的房车营地,目前国内的数量大概不超过200个,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企业或个人投资。经历买地、投资建设再运营等一系列环节后,单纯的房车营地其实很难挣到钱,只能通过与露营或其他产业结合来实现盈利。这也是为什么房地产业愿意去投资的原因,主要目的是圈地。
当前,国内仍需要完善房车营地建设,整个过程需要政府来主导和推动,进而带动产业链的发展。近两年,房车行业的成长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从业者也越来越多,再往后十年、二十年,一定是一个风口。
新京报贝壳财经:从房车旅游的角度来看,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支持?
杨松柏: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举个很细节的例子,有时候房车过收费站时,收费站的工作人员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收费。在配套的设施和规章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为什么国内房车长度都在5.99米以下?因为根据交通法规,6米以上算大型客车,因此国内的房车都是按照长度来生产的,而不是吨位,限制了房车的设计和生产。房车营地的管理也是,一个停车场,却涵盖了住宿、餐饮、活动等多项功能,那么性质要如何界定,又该如何管理?
第二就是在供给方面,由于当前房车发展仍在初级阶段,消费群体较少、经验缺乏,所以消费者很难清楚明确地提出对房车在设计上和装备上的需求。现在的房车生产厂家多是按照自己认为的客户需要的车型,去生产制造。此外,目前国内房车领域的专家资源也比较少,行业也缺乏国家标准,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郑艺佳
编辑 李铮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