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剩下一个石墩,上面宝贝消失,如果它能保留注定是一级文物

旅游 历史解密坊 2022-10-09 10:15

原标题:颐和园剩下一个石墩,上面宝贝消失,如果它能保留注定是一级文物

众所周知,颐和园是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留下的各种宝贝不计其数。不过,最让专家们感到遗憾的是,曾有一件独一无二的宝贝被毁坏了,如今只有一个残破石墩,如果它能保存至今,毫无疑问是一级文物。究竟是什么宝贝呢?下面就让小编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说说颐和园,因为这和宝贝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乾隆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的统治期间清朝国力强盛,因此也才有能力大兴土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孝圣宪皇后庆祝六十大寿,于是就下令在北京城的西北处修建一座园林,即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的前身。史料记载,清漪园前后耗时14年,期间乾隆皇帝还多次下江南,将江南园林的设计理念,也引入清漪园的建造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前有万寿山,后有昆明湖的格局。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不仅火烧圆明园,还将清漪园完全破坏,几乎成为了一片废墟。到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掌控了大权,于是她挪用军费修缮清漪园,目的同样也是为了给自己庆祝六十大寿。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清漪园工程基本完工,大体上复原了当时的布局,另外还从新命名为颐和园。从整体上来看,颐和园主要就两部分,即万寿山和昆明湖,后者更是占据3/4的面积,可以划分为3个区域,而且每个区域都有一座湖心岛,即蓬莱岛,方丈岛和瀛洲岛。

很多人不知道,瀛洲岛也被称之为凤凰墩,因岛内有个残破的石墩得名,而它的背后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历史。乾隆皇帝下江南期间,在无锡的运河中看到了黄埠敦(亭台),造型极富特色,于是就仿造它在瀛洲岛也修建了一座亭台,并命名为会波楼。根据史料记载,以及当时的老照片可知,会波楼是两层阁楼,在其顶端还一只铜铸鎏金的凤凰,整体长度超过3米,远远看去十分壮观。

这件镀金铜凤凰可不一般,它腹内中空,里面设计了转轴,口中还衔一个风旗,由此可以确定它其实也是风向仪,用于观察风向,能根据旋转的速度确定风速,最后综合起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对皇帝出行游玩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乾隆皇帝对这件鎏金铜凤凰十分喜爱,还曾写下不少的诗词来赞美它,然而最终它也难逃厄运。在英法联军进入颐和园时,迎风旋转的鎏金铜凤凰首当其冲被破坏,因为看它金光闪闪的样子以为的纯金铸造,所以他们套上绳索将它拽落下来,结果发现并非如此,于是就将它丢弃在了一旁,整体也都摔坏了。因为清朝的国力孱弱,朝廷根本无力修缮被破坏的颐和园,而那只作为风向仪的鎏金铜凤凰也成为废弃之物。一直到慈禧太后大修颐和园,鎏金铜凤凰始终都无人问津,但是可惜慈禧太后对它毫无兴趣,在修建瀛洲岛阁楼时并没有将它复原,只剩下了一座亭台。

颐和园修缮一新,外表看起来也确实光鲜亮丽,但实际还有很多不怎么让人注意的地方都没修好,尤其是鎏金铜凤凰。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又赶上八国联军入侵,颐和园也次难逃厄运,不仅被洗劫一空,还遭到了更严重的破坏,鎏金铜凤凰也敲得稀巴烂;在到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原本“闲人免进”的颐和园,也成了谁都可以涉足的地方,于是在几十年间不断被破坏,最后连鎏金铜凤凰的碎片都找不到了。

到新中国成立后,专家们开始对颐和园进行保护和修缮,但由于财力和人力资源都有限,修缮的结果也并不理想,最终直到现在颐和园都焕然一新了,瀛洲岛上的鎏金铜凤凰也没有复原。文物专家们表示,即便是现在复原了鎏金铜凤凰,但也不是曾经的鎏金铜凤凰了,因此完全没有意义。鎏金铜凤凰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宝贝,被破坏之后也就再也没有了,就如同清朝的命运一般,在鼎盛时期被铸造出来,但随着清朝国运衰退也遭受了多次破坏,仔细想想也令人十分感慨。

鎏金铜凤凰已经没有了,如今在原来的地方也只有一个石墩,因此人们就将其称之为凤凰墩,以表示这里曾经有个鎏金铜凤凰。文物是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者,也希望我们都能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切莫让鎏金铜凤凰的悲剧再次上演。

参考资料:

《颐和园的犄角旮旯》作者:[美]张克群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