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文华公园创新活力区。禅城区供图
禅城深挖石湾陶等本土文化,打造岭南文脉之城。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这十年,禅城金融保险业蓬勃发展。图为禅城区貌。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近年来,禅城区对梁园等景区进行升级改造,构建岭南文脉轴线。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禅城努力打造与万亿城市相匹配的中心城区。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在佛山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无人产线高速运转。经过十年探索,该公司已成为数字化智能化标杆。像国星光电这样的企业,在禅城掀起了一股数字化转型的热潮。
约7公里外,禅城正式启建岭南文脉之城。从全省最大的旧改项目——岭南天地的开业,到如今美陶湾、佛山古镇、岭南文脉轴线的崛起,十年间,禅城不断出新出彩。
在更远处的禅西片区,经过十年的蝶变,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强中心”之路步履铿锵、行稳致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城市形态和功能品质焕然一新,改革创新屡立潮头,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有力推动佛山实现万亿城市的新跨越。
展望下一个十年,推进“六城”建设,打造“六最”禅城,禅城将继续争当佛山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南方日报记者 罗湛贤
通讯员 禅宣
奋斗岁月
“提二强三”动能转换
十年非凡历程,随着佛山跻身万亿城市的发展快车道,禅城经济总量也成功突破2000亿元大关。
十年跨越,禅城地均GDP增长了77.85%,去年以全市4%的土地面积贡献了佛山18%的GDP,亩均GDP产出接近深圳水平,充分展现了万亿城市中心城区应有的发展质量。
作为全市面积最小且土地开发程度最高的区,禅城一直面临城市空间承载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但禅城并不囿于154平方公里的限制,而是勇于突围。
这十年,禅城着力构建“五片区三带五平台”产业空间格局,以“提二强三”为核心,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这十年是公司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十年。”国星光电负责人说,公司数字化转型之路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引领和扶持。
这十年,禅城的产业丛林也发生深刻变革。陶瓷、针织、不锈钢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航天柏克、三技精密、道氏技术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也在强势崛起,为禅城注入新技术、新业态、新动能。
如果说先进制造业是禅城发展之基,现代服务业则是禅城增长之源。近十年来,禅城第三产业进入做大做强的“黄金期”,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拉动作用愈发凸显。
金融保险的财富效应,是禅城做强三产的中流柱。这十年,银行保险、证券期货、融资担保等各类金融业态在此蓬勃发展,保费收入增长超一倍,如今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超1/3。
总部大楼拔地而起,是禅城做强三产的增长极。这十年,禅城总部经济从原来的本土企业扎根做大做强,到一批世界五百强、龙头企业总部争相落地,总部经济集聚成势。
数字经济喷薄而出,是禅城做强三产的生力军。近年来,禅城乘势而上抓住风口,建设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吸引华为、腾讯、华润数科等头部企业抢滩布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4%。
十年间,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舞,二三产业齐头并进,让禅城GDP成功突破两千亿元大关,为城市的扩容提质提供有力支撑。
岭南文脉之城提质焕新
禅城建区虽只有20年的历史,却是有着千年底蕴的佛山的“门面”,更代表着这座万亿城市的形象和气质。
如果将视野聚焦在最近十年,从“扮靓”城市形态到功能品质的提升,禅城努力建设与万亿城市相匹配的市中心。
从2012年开始,佛山全面启动城市升级行动。禅城积极响应,从强化基础建设、完善交通衔接、构筑现代城市形态等着手,最终实现“一年见成效,两年有改观,三年大变样”。
乘着城市升级行动之势,近年来,禅城又实施中心城区形态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功能做强、城市品质倍增。
文华公园和亚艺公园地处佛山核心地带,是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禅城启动千亩城市中心公园升级项目,对两大公园及周边片区进行整合提升,打造“城市中央会客厅”。
改造后,这一片区焕然一新。白天,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夜晚,璀璨夜景,闪耀全城。如今这里已成为集聚金融、商务的环文华公园创新活力区。
不仅城市形态大提升,这十年,也是城市扩容的十年。2012年开始,禅西战略启航,张槎、南庄两个镇街纳入“强中心”格局。
随着城市中心向西拓展,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公共创新平台集聚,佛山市二医院新院区、禅城区人民医院、佛山二中新校区等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相继涌入,广佛环线、佛山地铁2号线等轨道交通纵横交错……曾经的禅城“西伯利亚”,一跃成为科创资源集中、轨道交通便捷、公共配套日趋完善的活力新城。
建新不忘旧,这是禅城作为佛山古镇承载地的坚守。2012年,全省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岭南天地一期开门迎客。有了岭南天地的示范,莲升片区、石湾西片区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陆续铺开,这十年,禅城以“三旧”改造加快城市更新,老城区日渐绽放新活力。
老城改造的背后,还是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创新。十年来,禅城修缮复建塔坡庙、莲峰书院、丰宁寺等历史建筑,改造提升梁园、南风古灶等景区。近期,又发布“1+2+3+N”岭南文脉轴线的空间结构,为城市文化铸魂。
传统又现代,古老又青春。十年间,禅城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强心”之路,为万亿佛山打开了城市发展新天地。
智治改革普惠民生
禅城是佛山改革闯将。最近这十年,也是禅城改革创新不断前行的十年。在信息化、数字化驱动下,禅城深入推进政务改革、治理变革,勇立时代潮头。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自助一体机上刷一下卡,南庄镇紫南村新市民张艺仅用几分钟,就完成了居住证续期办理。
以前,办理居住证耗时长、跑腿多。为破解群众办事痛点,禅城以紫南村为试点,设立首个“在村(社区)镇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全面实现办事不出村。
这得益于禅城的“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2014年以来,禅城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为抓手,率先探索“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改革实施以来,群众满意度高达99.98%,改革经验更是在全国获得推广。
近年来,禅城积极探索智慧化社会治理改革,构建“五个一”模式,打造“生态网格”,建设“城市大脑”,落地共享社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成功案例,并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如今,智治改革的红利,正在让越来越多企业和群众受惠。企业扶持政策的申报,在大数据赋能下精准推送、免申即享;一个人结婚、生育、出生、退休的全生命周期,禅城已有20多个事项实现“无感服务”,足不出户办事成为现实。
在改革推动下,过去十年,禅城民生事业也获得了长足进步。
这十年,禅城将财政支出六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民生支出年均增长8%,推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这十年,禅城新改扩建多所各类中小学校,新增一批优质学位,获评“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教育示范区”;加快建设区人民医院,医院床位、养老床位逐年增加……民生普惠看得见、摸得着。
从政务改革到治理变革再到民生改善,十年间,禅城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建设万亿城市的首善之区、幸福家园。
赓续奋斗
推进“六城”建设 打造“六最”禅城
迈步新征程,奋进立新功。
佛山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而禅城则肩负着打造“创新中心强核”的重任,在GDP突破2000亿元高位之上,朝着3000亿元经济总量的目标努力。
为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禅城阔步前行,全面推进“六城”建设,打造“六最”禅城。
“六城”建设是“十四五”期间禅城的新蓝图:通过打造创新创业之城、精致秀美之城、智慧高效之城、岭南文脉之城、开放包容之城和幸福祥和之城,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禅城。
在“六城”的基础之上,“六最”既彰显了禅城的优势,也是接续奋斗的目标所在。
“有了这‘六个最’,我们将全面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在禅城区委书记严冰看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要从产业发展、城市形态、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
在产业发展上,禅城要做大格局、促大循环。将集聚大载体、大平台、大项目,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科创经济、金融经济为重点的带动型经济,培育壮大“2+2+2”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强化城央金融中心、区域消费中心、产业配套中心的地位,构建服务全市、链接湾区的“双循环”发展格局通道。
在城市形态上,禅城要大提升、促大变化。对标万亿级城市中心城区定位,提升城市规划标准、城市审美能力,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标准打造“五片区三带五平台”产业创新高地,高水平推进环文华公园创新活力区、东平河水轴线、汾江河“一河两岸”建设,精细化推进古村落、老旧小区、内街小巷连片改造提升,全域建设“四宜”中心城区。
在公共服务上,禅城要树新标杆、造强引力。持续巩固公共服务最优质的独特优势,全力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推进教育扩容提质。今年新增一批优质学位,优化“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改扩建一批“家附近的好医院”,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创新都市养老服务模式。
在文化建设上,禅城涵养现代品格,彰显“最佛山”魅力。活化提升莲升片区、南风古灶片区以及塔坡、任围等历史文化街区,在大湾区建设首个“岭南非遗天地”,加快推动岭南文脉之城建设,打造更加立体的岭南文化展示窗口。
征途漫漫从头越,成事在人实干先。不久前,禅城掀起新一轮“自我革命”,实施“六大行动”,全面锻造“禅城铁军”,全区推进“六城”建设、打造“六最”禅城,誓要激发起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战鼓声声催奋进,惟有奋斗谱新篇。且看禅城将蓝图变为现实,开创下一个非凡十年。
一线案例
支部建在项目上
“铁军”扛旗稳增长
金秋的佛山依旧热火朝天。在禅城,到处充满了速度与激情。
总投资百亿元的三龙湾总部集聚区,一栋栋高楼正拔地而起。该项目去年9月底才正式拿地,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沿着东平河一路向西,东平河水轴北岸建设亮点纷呈。
三龙湾总部集聚区、佛山新港滨水公共空间改造等省、市重点项目,在“禅城铁军”担当推动下,以超乎常规的状态和干劲,全面掀起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热潮。
今年以来,落实佛山市委“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工作部署要求,禅城区率先成立重点项目临时党支部,弘扬“铁军”精神,把支部工作延伸到“一线”,把党旗插在“一线”,带动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
目前,禅城成立了58个重点工程项目临时党支部,实现重点项目全覆盖,今后区内新增重点工程项目也将同步成立临时党支部。
临时党支部根据项目需要,科学合理调配重大项目攻坚专班和并联审批专班力量,凝聚组织方、投资方、施工方合力,听取多方意见建议,不断优化服务,创新“容缺预审”“并联审批”“上下联动审批”“集中审批”等工作方式,为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三龙湾总部集聚区就充分运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优势,构建起项目主管方、建设方、施工方党员共同组成的支部委员会,三方强大合力促使项目从完善手续到开工只用了两个月。“临时党支部的设立,让项目团队凝聚力更强,战斗力更足。”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黄素华说。
“重点项目在哪里,党旗就在那里飘扬。”禅城区委书记严冰认为,禅城在全市先行先试“党建+项目”,是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稳增长的关键一招。
截至8月21日,禅城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9.85亿元,已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98.99%,领先时间进度34.41个百分点,连续三次获得“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以“铁军”之实不负“铁军”之名。“禅城铁军”正以实际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攻城拔寨、保驾护航。
数读
●GDP增长近千亿元,地均GDP自2012年的7.85亿元/平方公里增至2021年的13.96亿元/平方千米,增幅为77.85%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21.69%、5.50%增至2021年的36.20%、9.50%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自2012年的35.72%增至2021年的64.90%
●人口增长了23.8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3.66亿元
●金融机构年末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长了2138.5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02.32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7倍,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超2倍
●2012年至今,禅城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累计完成污水管网建设约763.45公里
●2012年以来,禅城连续十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保持在3%以内
●目前全区养老机构总数达到22个、床位5560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