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刘艳美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相继公布了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中选方案均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设计。据了解,两校雄安校区都将打造一条“校园中轴”,配备教学、实验、研究等功能的基础设施,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下一步,两校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中选方案,完善新校区发展蓝图。
北科大雄安校区将作为该校前沿科学的重要研究基地,围绕一条南北中轴线,规划布局国家级大科学装置。方案中,图书馆、公共教学楼、计算中心、基础实验楼、工程实践创新基地、教学试验厂房、自主学习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教学科研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打造教学、科研与产业融合,多学科交叉的创新高地。北交大则为新校区设计了一条“学术中轴”,建设具备公共教学、实验、研究等功能的基础设施,可承载该校三大一流学科群和两大基础学科建设。
在雄安新区建校的首批四所北京高校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随着北科大和北交大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确定,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建设发展蓝图初具雏形。据悉,北京林业大学预计于11月中旬公布雄安校区总规方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将于2025年底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
解读: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高校被列为重点之一。去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编制《“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当中便提出,支持一批在京中央高校疏解转移到雄安新区。
据了解,中央机关国家部委主管的在京高校有三十余所,这当中,很多高校早已开始部署参与雄安新区建设。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早在2020年8月,其已成立了雄安数字交通创新中心,参与雄安新区数字交通规划,是第一个落地雄安新区的北京重点高校创新平台。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区域协调发展有关工作情况,会上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
对于河北而言,这是一次补短板的机会。受地域环境、历史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河北省教育发展水平低于北京、天津。带动京津冀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特别是河北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一直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支持一批在京中央高校疏解转移到雄安新区,不仅是对雄安新区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也将有利于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动向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印发
10月8日,上海市数字化办正式印发《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通过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加快企业组织模式创新、产业链延伸链接、大中小融通发展和生态圈供需适配,重点实施八大专项工程和五项保障措施,通过项目化、工程化方式,加快推动“3+6”重点产业、重点集团、重点园区等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深圳至江门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10月9日,深圳至江门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深江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新建的深圳西丽站,向西经东莞市、广州市、中山市、江门市,接入江门至湛江铁路江门站,正线全长116公里,建设工期5.5年。深江高铁东连厦门至深圳高铁,西接江门至湛江高铁,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密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
西安设立100亿元工业(支柱产业)倍增引导基金
据西安市人民政府网站消息,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工业有效投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要建立产业基金体系。通过盘活存量基金、统筹各类产业资金出资等方式,设立100亿元西安市工业(支柱产业)倍增引导基金。加强专项资金使用。逐年加大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提高“拨改投”占比,力争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的50%用于“拨改投”项目,发挥资金杠杆效应,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扩能增产。
四川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放宽购房资格条件
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从稳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大力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着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加强政策调整有序衔接5个方面提出17条措施,包括鼓励银行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夫妻提供消费贷款,按生育孩次给予不同程度降息优惠;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放宽购房资格条件等。
重庆:到2025年规上工业能耗将下降14.5%
近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等6个市级部门联合制定《重庆市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围绕“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持续提升用能设备系统能效、统筹提升企业园区综合能效、推动数字能效提档升级、夯实节能提效产业基础、加快完善节能提效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22条政策“干货”,到2025年推动全市钢铁、石化等行业能效全面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
#数读
10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3%
国家统计局8日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相当于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
报告显示,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加速转变,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7%。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能源消费清洁低碳加快推进。2021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68.5%降低到56%,下降12.5个百分点;石油占比由17%上升到18.5%,提高1.5个百分点;天然气占比由4.8%上升到8.9%,提高4.1个百分点;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比由9.7%上升到16.6%,提高6.9个百分点。
根据报告,202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30.4%,以年均3%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GDP增速。
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储蓄意愿持续较强
据人民银行10月9日消息,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储蓄意愿持续较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8%,比上季减少1.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1%,比上季减少0.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9.1%,比上季增加1.2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45.6%、23.2%和16.2%。
问及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居民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教育(30.0%)、医疗保健 (27.2%)、大额商品(19.4%)、社交文化和娱乐(18.8%)、旅游(17.3%)、购房(17.1%)、保险(14.1%)。
#放榜
国知局: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9项指标排名全球第一
10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了“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暨国家知识产权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表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刚刚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排名上升至第11位,较去年再提升一位,稳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共设7大类81项细分指标。我国在国内市场规模、本国人专利申请、劳动力产值增长等9项指标上排名全球第一;在国内产业多元化、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等指标上名列前茅,特别是世界领先的五大科技集群我国独占两席,这意味着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正向关系,创新加快成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9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降低11.2%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超亿人次
据交通运输部10月8日消息,2022年9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80条,运营里程9195公里,实际开行列车281万列次,完成客运量17.7亿人次,进站量10.6亿人次。9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1.9亿人次、降低9.5%,同比减少2.2亿人次、降低11.2%。
新增运营里程96.8公里,其中,新增运营线路2条,分别为杭州地铁19号线和郑州地铁6号线一期西段;新增运营区段4个,分别为杭州地铁3号线北延段、杭州地铁10号线后通段、大连地铁2号线二期北段和南京S8线南延线。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