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全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横贯两岸,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像这样一个铁索桥并非近现代的产物,它修建于300多年的康熙年间,在当时可没有什么机械,基本全靠人力。那么,300多年前的工匠们到底是如何在大渡河上修建的泸定桥呢?
泸定桥又称大渡桥、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据史书记载,泸定桥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康熙皇帝之所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偏远的地方修建这个铁索桥,并非是什么民生建设,而是因为此处是进入西藏的要道,为了方便运兵,平定准噶尔之乱而修建。因此,在修建完成后,康熙皇帝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横批为“一统河山”。
泸定桥的13根铁链,一万多个铁环,重达40多吨,在古代修建这样一个铁索桥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在当地相传,在修建铁索桥的时候,用了很多方法,一直都无法将13根铁链牵到对岸。于是乎,有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江安装,但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他因为劳累过度而不幸死亡。
据史料记载,上面关于大力士渡江安装铁链的说法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历史的真相是300多年前,古代的工匠们在修建铁索桥的时候,的确是遇到了13根铁链牵链渡江的大难题。为此,能工巧匠们召开研讨会,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就是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后,工匠们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将这座40多吨的铁索桥给修建完成了,堪称神速。
这座有300多岁高龄的铁索桥,有太多的故事,它见证了很多历史事件。1935年5月29日,红军长征途经这里,当时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为了抢渡大渡河。红军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他们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索链向东桥头猛扑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举消灭桥头守卫,夺取了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对于我军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从修建到现在已经使用了300多年,并且至今服务于当地的百姓,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代的桥梁质量,不像现在的一些刚修建成的大桥风一吹就倒了,豆腐渣工程,简直就是在开玩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