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些著名的大佛主要分布在南方,如乐山大佛、荣县大佛都在四川,而蒙山大佛,则位于古代佛教文化较为发达的山西。蒙山大佛是极为罕见的开凿于南北朝的大佛,历史上,蒙山大佛可谓命运多舛,被湮没了600多年才重见天日。
(佛教于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在洛阳建起了汉地第一座佛寺白马寺)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后,便在中土得到广泛欢迎,近2000年来,佛教在中国不断融合本土的道教、儒教的思想,形成了具有鲜明汉地特色的汉传佛教,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的精神支柱。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近两千年里,寺院、佛塔、石窟、大佛屡废屡建,不少佛教建筑传世至今。石窟中,如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都堪称国之瑰宝;露天大佛中有闻名海内外的乐山大佛、荣县大佛、龙门大佛,当然还有我们文中要说的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自元末所在寺院开化寺被毁后,湮没于世长达600多年,那么蒙山大佛最后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可以肯定的是,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只是开凿时间颇有争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9年),而明嘉靖版《太原县志》、明成化版《山西通志》则记载蒙山大佛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先有开化寺后才有蒙山大佛,大佛开凿时间与寺院建设时间不同时。不过虽然蒙山大佛开凿时间存在争议,但是大佛在北齐天保年间所建这个是不存疑的。
(北齐文宣帝高洋,倡建蒙山大佛)
北齐天保二年(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在开化寺建造的同时或之后不长时间,开凿蒙山大佛。东魏西魏被北齐、北周取代后,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北齐的皇帝却笃信佛教,因此,与北周佛教遭到极大破坏不同,在北齐境内,佛教得到繁荣发展,因此,蒙山大佛作为北齐时期露天大佛的代表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而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因为是北齐皇家寺院,故尤受后世重视。隋朝仁寿年初,开化寺中新建佛阁以保护大佛,并改名为净明寺。
历史上,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蒙山大佛所在的太原县作为唐朝的龙兴之地(高祖晋阳起兵),更是得到了唐朝皇帝的重视。唐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巡幸并州,驾临开化寺礼拜蒙山大佛,临走前,施舍了很多珠宝、财物、衣服。
(唐武宗灭佛,开化寺遭到毁灭性破坏)
唐朝历史上出现了一位特别的皇帝,历史上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共同组成“三武一宗”组合,以灭佛著称,这就是唐朝灭佛最厉害的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唐武宗发起声势浩大的灭佛行动,开化寺也未能幸免,佛阁俱毁,为蒙山大佛遮风挡雨的净明寺被拆,大佛暴露在风雨中。直到唐乾宁二年(895年),盘踞在并州的河东节度使、后来被后唐庄宗李存勖追封为武皇帝的沙陀人晋王李克用惨败蒙山大佛后才命人重修开化寺,历经五年,寺成。此后又经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修扩建,开化寺规模达到极盛,有僧众数百人。
开化寺毁于元朝末年的兵荒马乱,只有僧房舍利塔尚在。而蒙山大佛,消失时间虽无史载,但一般认为,在开化寺遭到毁废的同时,蒙山大佛也一同被毁。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太原的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剛重建开化寺,并改名为法华寺,可是蒙山大佛经历了元末的那一场兵灾,早已经是踪迹全无,此后六百余年,大佛始终未能重见天日。
(重见天日的蒙山大佛)
1983年,太原开展地名普查,当时参加了这一次地名普查的太原市政工作人员王剑霓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发现大佛的过程,可谓是极具戏剧化,原来在太原蒙山一带有很多带有寺字的地名,山西在古代一直是佛教极为兴盛的省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唯一一座位于北方的,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五台山即位于山西。王建霓在普查的过程中,发现一处令他感到非常奇怪的地名叫做大肚崖。
经他实地调查,结合太原的地方方志记载,终于发现大肚崖其实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只可惜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露出的胸部高度为15.75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达数十米。佛像背后的山崖顶上的平地还有绵延大约五百米的古建筑遗迹。这一次意外的发现,让被湮没了600多年的蒙山大佛终于得以重见天日,佛首虽已不知所踪,但大佛的身体还保持其完整性,这个国宝级露天大佛,经过太原市政府安排文物工作者精心修缮,为大佛安了佛首,使其身首完整,以全新的样貌迎接全天下的佛教徒。
2008年,完成修复的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这座历经千年沧桑,饱经战乱之苦的大佛终于重见天日,以全新的样貌迎接全天下的佛教徒。蒙山大佛代表了北齐佛像制造工艺的巅峰,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南北朝时期的露天大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堪称是国宝级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