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虽然拥有无数寺庙,但是能够被游客时常挂在嘴边的,或许数量就不多了。每位游客打卡地不同,所得感受也是各不一样的,寺庙更是如此。所处地点不同,代表的历史底蕴,以及古建筑的参建风格更是千差万别。在四川峨眉山上就有一座寺庙,期间森林密布,山环水绕,属于汉传佛教建筑风格。这座寺庙就是位于峨眉山上的伏虎寺,别名虎溪精舍、祷龙堂、伏虎禅院,与报国寺相隔很近。
晋代时曾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小庙,到了唐,云安禅师对其进行了重建,在不远处建有药师殿跟龙神堂,到了清朝顺治八年,再次对寺庙进行了重建,并将其更名为虎溪精舍。之后由于山上时常闹虎患,寺僧建尊胜幢对其进行镇压,并且把寺名改成了伏虎寺。就连康熙皇帝也曾给寺庙题写了离垢园,寺庙中轴线上依次能看见僧舍、禅房、御书楼、五百罗汉堂、大雄宝殿、菩提殿、弥勒殿、山门等等建筑。
初次来到伏虎寺的游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弥勒殿,大殿里面供奉的是一尊全身泥塑而成的弥勒坐像,四大天王坐像位于两侧,弥勒殿后面就是供奉着韦陀像的韦陀殿。对于不熟悉伏虎寺的游客就会觉得,整座寺庙在密林中若隐若现,所以也被誉为密林藏伏虎,只是让人不解的是,寺院的屋顶上面一年四季从未出现过落叶堆积的情景。
大雄宝殿是在清顺治八年重修而成的建筑物,殿前拥有很多佛前海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明灯。寺庙里的建筑物使其形成了很多四合院,但是根据这些建筑物,也能看得出内含川西民居特色在内。因为峨眉山所处位置属于西南盆地,所以受到的地域文化影响比较深。设定参建时,聘请的工匠大部分来自民间,所以使得寺庙建筑跟民间建筑相互融合,使得硬山、悬山、歇山、单檐、重檐进行并用。不论是素脊、木皮屋面还是小青瓦在院落里面几乎随处可见。
大雄宝殿所处位置在寺庙中轴线上,除此之外纵轴线上的建筑物更是看点十足。整座殿宇让人感觉雕梁画栋、气势雄伟,通常佛寺内很多殿堂都会根据所供的菩萨跟佛来命名,把供奉释迦牟尼佛的殿宇,以大雄宝殿来命名,意思内含大雄无畏。伏虎寺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寺庙,在饱览寺庙建筑的同时,将让你领略到建筑物跟其它庙宇的与众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