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珊珊三丫头在出发到惠东双月湾旅行前,专门打开中国地图找寻过“双月湾”的位置,并不难找到,最先是在地图上看到“香港”的位置,然后把目光稍向上移,在贴近香港的海边“大亚湾”的上面,就看到“惠东”两个字。双月湾包括惠东的大亚湾和红海湾内,是一个三面环海,观山看海的地方。许多来惠东双月湾游玩的游客,都是奔着大海与海鲜而来的……却极少游客会来双月湾探索这里曾经发生的历史。其实,在600多年前,这里曾是海防重镇,到了今天,这里依然保留着一座“古老所城”:平海古城。
珊珊三丫头来到双月湾的第二天清晨,一早起来,发现天气并不算太好,还飘着小雨,于是,放弃了到海边漫步的计划,决定到距离酒店不远的“平海古城”走一趟。我是在酒店门口扫码取得了一台小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然后就跟着导航走,就来到平海古城的西门。
平海古城位于惠东县最南端,双月湾的一边,面临南海,东靠红海湾,西倚大亚湾,这里是惠州南部海运进出口的咽喉,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历史上历来是海防军事重镇,同时也是繁华商埠,是东江流域罕有的古老所城。
关于“平海”的命名的起源,在多种说法,其中三种都是有理有据,第一种说法:平海因“平海山”而得名;第二种说法:平海城内某处地面与海平面“高度一致”,所以得名;第三种说法:是流传最广的说法,元末明初,因为盗寇猖獗,民不聊生,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了平息倭患的目标,设置卫、所,同时也提出了“海永无波”的口号,“平海”两字就是从朱元璋这一口号中得来的。平海古城“创城者”是一位叫“花茂”的将军,他是朱元璋的安徽老乡,追随朱元璋征战多年,花茂在向朝廷请求划拨建城经费和派遣筑城工匠时,将拟建的城命名为“平海”。
平海古城筑城之前曾是一大片的荒凉之地,人迹罕见。它是在1385年始建,在这样的地方筑城,其过程可以想象,一定是非常艰难,花茂将军为了建好这里,把家眷们都带来这里,并聚合了众将士和一批能工巧匠,他亲自设计所城的蓝图,监督施工……花茂,可以称得上是平海古城的“创城之父”。在1387年平海古城完工,1388年开始驻军,之后,平海所城继续完善军民设施,建设烽火台、哨位,垦荒屯田。1394年经“花茂”奏立,平海千户所正式纳入全国统一的卫、所军制,成为“守御千户所六十五”之一。这个时候,平海所城建制规范、设施完备,厉兵秣马,随时准备痛击入侵的敌人。到了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平海古城的前沿相继筑起了大星山炮台,盘沿港炮台,墩头港炮台、东缯头炮台和吉头炮台、形成了这带海域的一道道壁垒森严的海防线。
导航最先把珊珊三丫头带到了平海古城的西门,从古色古香,却已经斑驳的西门红墙城门走进平海古城。在来之前,我曾想过这里会是什么样子?是像丽江古城还是像凤凰古城?但,其实都不像,我在古城的街巷中漫步,感受着岁月保留下来的韵味,看着岁月遗留下的痕迹。我明白了,这里并不像博物馆一样把各种文物展示陈列出来,这个过去的边防重镇,它的文化,早已和今天当地人的生活融为一体。平海古城在1991年2月被公布为广东省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镇)之一,现在还被誉为研究岭南军事史的一块“活化石”,是岭南地区唯一现存的比较齐全的“古老所城”,来到这里游览,有好多看点是不容错过的。
第一个看点:平海古城较完整保留了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明代城砖依稀可见。
平海古城又被称为“钟城”,这是四个城门和围墙围出来的古城,从高空俯瞰,会看到像一个“古钟”全貌,这种样子是岭南其他的地方没有的。珊珊三丫头这次来双月湾并没有携带无人机,错过了从较高的位置看一看这座古城像“古钟”的样子,比较遗憾。进入古城的我,是从西门开始,走过了四个非常有特色的城门:
城门一、西门,是四个城门最大的,许多游客来到都会先到西门,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正门。
城门二、东门:这个城门像一个 “钟耳”,就是在城门正前方修了一道弧形高墙,与东门相连,上端筑雉堞,封闭的弧形区域形似一个耳朵,只有一道小门对外开放。这种设计主要是从防范的角度考虑,如果有敌人从东门想侵入平海,进来就要经过“钟耳,守在城楼上士兵就可以将敌人猎杀,有种”请君入瓮“的味道。
城门三、南门:又称“天子门”,因为平海古城是三面环海,南门是面对南海的门,它与东门在古时候倭寇来犯最频繁的方位,因此在南门城楼大殿上,供奉的是“武圣”关羽像。在城楼上面,游客还可以看到还有许多炮台遗迹,仿佛要告诉人们,这里在数百年前,曾发生过多场抗击外敌的岁月。
城门四、北门,古时候的北门,是与内地联系,进出联络的通道,也是人流交通汇集之地,今天珊珊三丫头站在北门的位置,依然能见到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第二个看点,十字老街,贯通于平海古城东、西、南、北城门楼的街道,整个平海古城的住宅、商铺、庙宇、学校等等建筑都是围绕十字街展开分为四块,并逐渐向城外延伸。
珊珊三丫头在街道前行,只见有一排排、一座座古代民居的风貌的房子,这些房子多数是对称式平面方形砖屋,有府第式、围龙式、四合院演化而来的综合结构。目前平海古城范围内总建筑物有1582处,其中明、清时期建筑有493处,民国建筑有240处。目前仍比较完整保存的历史古建筑共有10余处。沿着十字老街延伸出来的小路,我还看到了城隍庙,七星井、刘氏大宅、曾氏大宅等特色的建筑,只是我去的时候,这些私宅并不允许参观,有点遗憾了。
第三个看点,平海古城保留着一种独特的语言:“军声”。
珊珊三丫头在平海古城游玩时,与当地人交流的时候,发现当地人说着一种语言,有时能听懂,有时听不懂,还有时是听懂一部分……好奇的我经过打听,才知道是当地一种独特的语言:军声。
据《惠州府志》《归善县志》等文献记载,平海古城建成之初,早期以军户形式迁入平海的姓氏源流籍贯大致为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以及广东,后期又因为商贸发展而吸引到了第二次移民迁入潮,包括潮汕、梅州、广州等地都有更多人举家住进了平海古城,经过漫长岁月,形成了地方的语言特色。军声,就是平海古城独特的历史渊源与地理环境,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语言,明代驻扎在这里的士兵,以北方中原语为基础,在演变过程中大量吸收了粤闽客等方言的成分,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军话。后来,我查阅过资料,现在除了平海古城外,广东还有其他几座所城,例如海丰的捷胜、陆丰的碣石也有人会讲这种古老的语言,但没有像平海古城这样,仍保留着大量人口可以驾驭“军声”,目前在一个地区内有许多人能讲“军声”的,可能就只有平海古城了。
珊珊三丫头在平海古城时,特别请当地人说了一些“军声”,并录制了下来(后面整理视频时放给大家听)。“军声”听上去抑扬顿挫,清脆较短,具有音乐性,比粤语更容易被说普通话的人听懂,我想,在这里只要学会了军话,再去学普通话、粤语、潮州话,应该会更容易学了。在与当地人交流中,有些老人告诉我,他们这一代人都仍会讲军话,可现在的小孩就不太会讲了,他们也会担心军话会随着一代人的离去而消失。
如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滚滚向前,而那些搁浅在岁月中的古城,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带走存在民间的历史和故事,那些斑驳的刻痕,不知会不会随着时光消逝,而被留存下来的,更值得我们珍惜。
那么,你有来过惠东双月湾旅行吗?来双月湾,除了大海和海鲜,你是否留意过这里还保留着一座古老的所城:平海古城?游览平海古城,你寻找到这个海防重镇的什么故事呢?你有留意过这里的“军声”吗?如果这种“军声”消失了,你是否会觉得可惜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