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唤醒巫峡,听猿看花

旅游 光明网 2022-06-11 14:45

原标题:半月谈|唤醒巫峡,听猿看花

半月谈记者 韩振

游客在重庆巫山文峰景区游览 王全超 摄

三峡成库后,三峡游怎么吸引游客,成为三峡库区各区县面临的难题。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巫山,是长江三峡核心景区巫峡所在地。近年来,该县将生态旅游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在做靓绿水青山的同时,深挖人文资源,丰富域内旅游形态,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丰富“三峡游”,让山水更美

巫山风光壮丽。近年来,该县不断丰富三峡游的线路和形态,陆续建成一批精品景区集群,让单纯的巫峡游变成景区集群游,让传统的水上游变成水陆环线游。

“过去,三峡游名气大,但主要是过境游,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大。”曾在巫山县旅游局工作的王文忠说,因为缺乏足够旅游产品作支撑,过去巫山只赚到“眼球”没赚到“经济”。近年来,巫山苦练“内功”,让过境游逐渐变成落地游。

巫峡·神女景区就是巫山新打造的一条精品旅游集群。该集群将水上观景拓展为水、陆两栖观景,还新开发神女溪、黄岩等景区。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集群则充分利用三峡库区水位上涨带来的新变化,新开发水上游览区,为景区景致增添几分俊秀。

近年来,巫山加大植被保护力度,红叶种植面积已达120多万亩,让冬季的江峡风光分外妖娆。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巫山猕猴重现江峡两岸,“两岸猿声啼不住”,令人流连忘返。

“交通便捷是旅游发展的基本支撑。”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说,近年来巫山县推动交通服务旅游化,加快推进旅游通景公路、旅游连接线建设,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格局。眼下,郑万高铁即将通车,巫山正依托“水陆空铁”立体交通枢纽,打造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集散地。

做强“乡村游”,让乡村更有味

走进长江边的巫山县曲尺乡,漫山李花如云似雪,游人在花丛中拍照留念。“曲尺是巫山脆李的核心产地,全乡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曲尺乡党委书记徐培涛介绍,巫山县在曲尺组织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打响“曲尺李花”品牌,每年吸引3万余名游客。

占地13万余平方米的双龙镇白坪村“石上生花”乡村旅游示范园内,因石漠化而裸露的石头被“梳头、洗脸、化妆”后,绿油油的植物和五颜六色的鲜花点缀其间,十分养眼。“这里的乡村游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搞起农家乐,越来越多农户吃上‘旅游饭’。”双龙镇党委书记易前聪说。

巫山县文旅委主任蒋勇表示,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特色农业的布局、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村的乡愁味越来越浓,春有百花赏、夏有凉风纳、秋有红叶观、冬有冰雪耍的全天候、全季节乡村旅游渐成气候。

打造“人文游”,让文化更诱人

巫山历史文化厚重悠久,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是亚洲人类的发源之一;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神女赋》《高唐赋》等是巫文化、巴楚文化的代表……如何对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巫山县一直在做的大文章。

曲尺乡“三峡李院”民宿院落内,几栋土墙青瓦民房坐落花丛,成为接待游客的客房,房内摆设古朴典雅。“这个院落有200多年历史,我们将石匠、土匠、木匠、竹匠、雕匠等民间艺人召集起来,让他们参与院落、房屋的修复,重新赋予其文化和技艺价值。”“三峡李院”负责人黄露说。

巫山不仅唤醒当地农村独有的味道和记忆,还唤醒亘古绵延的“大历史”。去年底,巫山县大型长江情境夜游项目《三峡之光》启幕。该项目通过声光电、歌舞演绎等形式,呈现远古文化、巫文化、巴楚文化等传统历史文化,更弘扬当代三峡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迅速成为三峡游新名片。

“巫山既要保护好绿水青山,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又要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曹邦兴说。

来源: 新华社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