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档案日 | 重温都江堰档案中的“堰工”故事

旅游 遇见都江堰 2022-06-09 16:24

原标题:国际档案日 | 重温都江堰档案中的“堰工”故事

又见都江堰ID:youjiandjy

在离雪山最近的公园城市,又见都江堰一切美好......

2200多年前,岷江水患不断

蜀郡守李冰为免百姓遭受洪涝之苦

主持设计、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原本水旱无常的巴蜀大地出现“沃野千里”的盛景

蜀地经济空前繁荣,人们丰衣足食

四川因而被世人誉为“天府之国”

建堰修堰

2200多年以来

遵循“道法自然、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

都江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历久弥新

至今仍“砥柱巍然”

润泽和造福着天府人民

这不仅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

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都江堰水利工程 图源贾旋

世界遗产委员会赞誉

都江堰为“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而它也是这座城市

亘古不变的鲜“活”历史档案

▲都江堰景区宝瓶口

当然,除了开山建堰、功勋卓著的李冰

历代治蜀者如文翁、诸葛亮、高俭、丁宝桢......

也都曾为都江堰的维护和开拓作出过卓越贡献

今天是第15个国际档案日

让我们一起唤醒岁月珍档

重温都江堰档案中的“堰工”故事

▲都江堰景区堰功道

0 1

丁宝桢

丁宝桢, 洋务运动重要人物,四川总督,先后治理黄河和都江堰,被称作古代水利专家,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卓有建树的历史人物。 著名的都江堰南桥就是他签字批示,由县令陆葆德亲自监工修建。

丁宝桢上任四川总督之初,恰遇大水肆虐,灾后,大修水利工程,涉及范围之广,在都江堰岁修史上是空前的。为了更好地解决岷江水患,丁宝桢对渠首工程进行了大改造, 将笼石拦水改为条石拦水将都江堰鱼嘴、金刚堤、人字堤、仰天窝鱼嘴、蒲阳河鱼嘴的笼石拆除,改用条石砌筑。条石间用铁链联结,石缝用桐油调和石灰嵌缝。这是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条石换笼石“坚筑”的一项改革措施, 开创了都江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铁石坚作石砌河岸和鱼嘴一直沿用至今,被称为“丁公鱼嘴”

▲都江堰鱼嘴

0 2

强望泰

他是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水利官员,18年间共8次任成都府水利同知, 于清道光七年入川,至道光二十四年,管理都江堰十余年。

他严格遵循“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原则,每年淘滩作堰,与修堰民工打成一片,不言劳苦,使灌区14个州县旱涝无患,人民安居乐业。道光十二年 在河底置铁桩一根作为卧铁,作为后世淘滩的标准。在其任职期间,都江堰堤坝坚固、渠系畅通,灌区农业获得稳定发展。

▲卧铁 艾亭yy摄

0 3

阿尔泰

清代“堰工”阿尔泰,清乾隆二十八年任四川总督。在任期间,修建“平直道路、整治都江堰水利工程”,颇有建树。乾隆三十一年,修都江堰, 加长铁链来缚铁桩。他认为都江堰要整治水患问题,必须清除堰底不够坚固的淤泥。

于是在岁修中,阿尔泰要求比往年淘挖深三尺,并用石砌堰底,巩固底部同时还号召沿山一带农民筑埂蓄水,以备春耕之用;并行文要求水利同知早晚报宝瓶口水位,且行牌通告各用水州县。在阿尔泰的督导下,都江堰灌区的修建工程和灌溉效益有所发展。乾隆三十六年,他因为治水有功,被提拔为四川总督加太子太保。

▲离堆&宝瓶口 折耳兔摄

0 4

施千祥

明代治水“劳模”——施千祥,字子吉,号半峰,福建福州人。明嘉靖年间任四川按察司俭事,主管水利。 他认为笼石治水容易损坏,花费巨大,不如恢复铁石治水更牢固。

于是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他集中火炉11座,大锅50余口,大胆 设计铸造铁牛形分水鱼嘴,共用铁七万二千五百多斤、炭十三万斤,并亲自参与劳作,昼夜施工,废寝忘食。 这项伟大的工程,不仅在都江堰发展史上又是一次 铁石治水的典范,在中国铸造工艺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是都江堰历史上 从水力学的角度论述水工结构防冲理论的开端。

▲铁牛 图源王克明

0 5

卢翊

卢翊,江苏常熟人,为官刚正不阿、以法治称,明朝正德八年任四川按察司俭事,主管水利。 他主张 恢复竹笼卵石等传统的都江堰修缮方法

在位期间,陆续组织劳力3000人,分为8班,每8年服役一次,“每年助青竹数万竿,委官督织竹笼,装石资筑”。经过他的努力,灌区农业连年丰收。他题写了《治水记》碑文,并 将“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重刻于石上,供后人遵循。

▲深淘滩低作堰 容易摄

0 6

吉当普

勤政廉洁、“以铁治堰”的实干家——吉当普,时任四川肃政廉访使,在任时主持重修都江堰,对后世治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铸龟固堰”正是他的治水举措。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除水患民困,他提出了 “坚筑永固”——即用铁石浇筑鱼嘴的构想,并制成工程计划示意图,在鱼嘴分水堤处铸造了一万六千斤的大铁龟(因为龟在中华民族眼里是象征长寿之意,在这里铸造大铁龟就是想使这项工程一劳永逸),这是都江堰治理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改革。

▲铁龟 图源王克明

0 7

赵不憂

赵不憂,字仁仲,南宋绍兴十七年(1157年)任成都转运判官。当时治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官吏为谋私利、偷工减料,导致都江堰水利工程坚固性极差。他在主持都江堰大修中, 不仅将贪官污吏绳之以法,而且亲自深入工地参加施工,使都江堰水利工程得以修复。

后来,赵不憂升任右监门卫大将军,封为崇国公,上任时,正遇四川大旱,随即拨贷官银救济灾民,因而深受蜀民爱戴。离任时,欢送的百姓从成都延伸到双流,有的百姓挡住去路,泪流满面,不让车马离去。

都江堰水利工程 何勃摄

0 8

刘熙古

刘熙古,字义淳,今河南宁陵县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宋太祖乾德四年,由兵部侍郎迁任成都知府。此时正值成都西北郊九里堤和縻枣堰堤岸崩毁,水患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农田灌溉和成都城的安全。

刘熙古吸取了先贤治理都江堰的经验,不仅先后多次规划、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更直接主持规划修复了几近废弃的防洪大堤,大堤长九里,工程浩大壮观,时称“九里长虹”。

都江堰水利工程 折耳兔摄

0 9

章仇兼琼

章仇兼琼为官期间体察民情、关心民生疾苦, 先后在新津、彭州、眉州等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元二十三年,在温江新源水附近,利用隋蜀王杨秀为修建宫殿水运木材所开的旧渠,开新渠“通漕西山竹木”。

开元二十八年,他又在新津西南两里,修通济渠一座、小堰十座,从新津邛江引渠南下,全长120里,灌溉眉州、通义、彭山一带农田46万亩。玄宗天宝时期,他还在成都北郊十八里,重开了张仪所建造的万岁池,“筑堤积水溉田”章仇兼琼兴修水利的业绩,是唐代四川水利史上最突出的代表,为后人所景仰。

宝瓶口 何勃摄

1 0

高俭

高俭,字仕廉,是唐朝初年的政治家,唐太宗贞观时期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当时成都平原人口大增,旧有的渠系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临江便于灌溉的农田价格飞涨、价值千金,豪富之家争相夺地。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高俭率众在 导江开渠引水广溉农田,一举解决了灌溉的问题,“蜀中大获其利”“人以富饶”,高俭因此获得世人称颂。

▲都江堰水利工程何勃摄

1 1

葛亮

如果说都江堰的开堰之功在李冰,那么护堰之功,则在诸葛亮。诸葛亮在护堰上的突出贡献,就是在他担任蜀汉丞相时,最早以国家的名义 建立起一整套具有典范性的工程管理制度:一是专设一位承担全部管理责任的“堰官”;二是在堰官之下,特别征调选拔了1200名护堰的壮丁;三是划分堰官和征丁两者的责任,明确规定为“护堰”。

另外,为了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相配合,诸葛亮又对成都的西北方向、从都江堰引水进入城区的河渠系统、进行彻底地加固和重修, 实现对都江堰的利用完全做到了兴利除弊。由于他重视水利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成都平原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三国鼎立及北征伐魏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都江堰水利工程 图源折耳兔

1 2

文翁

文翁,字党,名翁仲。西汉时期著名教育家,公元前157年任蜀郡守,他在任期内创办了文翁石室学堂,后来成为今天的成都石室中学。

文翁主持在太平堰鱼嘴处 开通蒲阳河,引水灌溉灌县蒲阳地区,把都江堰灌区向成都平原北面扩大,在彭县、新繁交界处与湔江(即现在的清白江)汇合, 增加灌溉面积一千七百顷,使四川农业生产很快地发展起来,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因为在任期间,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文翁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创立“官办教育”的第一人和拓展都江堰灌溉效益的治水先驱之一。

▲三柏洞引水口

编按:读完这份堰工档案,接过“建堰兴堰”的历史重任,继承和弘扬新时代的“堰工精神”!(资料据都江堰市档案馆,图据贾旋、艾亭yy、王克明、折耳兔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主 管: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主 办:都江堰市网信中心

责任编辑:董 柳、代 阳

值班编辑:陈艾琳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