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明
感人肺腑的事留给后世的记忆深刻而长远。
——题记
途经11个省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有一个地方吸引我反复访问了4次,这就是相江岸边桂北地区的灌阳、全州和兴安县三角地区。其中2018年和2019年的春节,我都是在这里的山间,与散落在那里的红军后代一起过的。虽然桂北乡村香甜的米果、油茶、水酒令人垂涎,还有瑶族同胞那热情好客的礼仪待客和方式温暖心头。但这不是主要的,更加吸引我的是那里的政府和人民对待红军烈士的深厚情谊感动了我,是那里增建的烈士纪念设施、和不断挖掘的红军长征故事吸引了我。当地在十多年时间里,连续增建了湘江战役的闽西烈士纪念馆、灌阳烈士墙、红34师烈士公墓、酒海井烈士纪念馆、湘江战役纪念馆闽西烈士群雕……从那以后,从闽西到桂北的二千里路上,不断有红军烈士的亲属、红色基因传承人来到湘江东岸,祭奠红军烈士、参观纪念设施、拜谒战场遗址。自此,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绝命后卫师”的英名、还有那些散落在灌阳、全州、兴安等地红军伤病员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80多年前,蒋家岭、雷口关、夏云村、酒海井、杨柳井、排埠江、枫树角激烈的阵地上,一个个红军战士鲜活的面容,彷佛回到世人的面前。
图片一:虎年的端午节,闽西龙岩的十二位红色传承人,专门驱车二千里来到湘江东岸灌阳县中央红军红五军团34师烈士公墓,献上了闽西客家风味的粽子、还有杨梅等,让出征88年来没有回家的子弟品尝家乡的味道。
一、纪念馆里设分馆 桂林创造全国第一
重走长征路全国各地的红色传承人,每当参观坐落在兴安县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无不对该馆中的“馆中之馆”感到很新奇,参观后的人们,对这里的馆中之馆包括江西、湖南和福建籍烈士的纪念设施,红军烈士墙、红军英雄雕像等,同样感到这里的人们对红军烈士深情似海。
人们都知道成为烈士的英雄没有必要使用其籍贯,一旦被认定为革命烈士,他们都是共和国烈士。增建烈士纪念设施的的举动,其意义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那是在红军故乡人民的心中竖立了起一座座巨大的丰碑。
曾担任红三十四师102团重机枪连连长廖仁和,是闽西龙岩人,1934年11月底,廖仁和他的连队在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时身负重伤,从此他在广西灌阳的乡村留了下来,一个闽西的汉子,一个坚定的红军战士,再也无法跟随部队冲锋陷阵,再也不能奔赴抗战前线打鬼子了。活到近百岁的他,只是在1978年回过一趟生他养他的故乡闽西的龙岩。97岁那一年,在《欢乐中国行》节目里,老英雄廖仁和算是又“回过”一趟老家,那是在电视直播节目互动时,电视把他的声、影传回了家乡。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老英雄在生活、待遇上几乎没有任何遗憾,但是藏在他心底的一个心愿始终没有实现,让他临走时都没有闭上双眼。那就是他与6000闽西子弟一同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的灌阳、全州、兴安的地面上,曾经洒满战友的鲜血、遍布战友的遗体,但居然没有一处公墓、一处纪念墙,更别说有纪念碑、纪念馆陈列他们的事迹了。
事实上,多少年来,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世人只知晓那是一场惨烈的血战,那是40比8敌我双方军力的剧烈碰撞,只知晓八万多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仅剩3万多……而对湘江血战中担任绝命后卫任务、用生命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的红三十四师6000多闽西子弟的忠贞不屈、英勇顽强的悲壮经历只是一笔带过。这是历史的疏忽,这是后人的失误。这样的疏忽,这样失误,怎么对待起万千忠烈英魂啊。
很巧的是,终于有一天,老英雄廖仁和的遗愿与时任福建省人大的副主任袁锦贵的心愿惊人地一致起来了。
2009年3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锦贵出差桂林,瞻仰了位于兴安县的中央红军突破湘江战役烈士纪念碑园,瞻仰了灌阳县烈士陵园、拜谒了文塘、新圩阻击战的旧址。但是袁锦贵发现,纪念馆的陵园竖有一排排刻有湖南、江西、广西籍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烈士英名碑,而唯独没有一个福建籍的烈士名单。袁锦贵心里先是震惊、后是不安。红三十四师的6000子弟,长征走到这里就无声无息底消失了?那支绝命后卫师,真的要被岁月湮灭了。回到福建后,袁锦贵立即通过龙岩市有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又给福建省民政厅写信,认为应该兴建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设施,同时应与广西方面联系,蒋福建籍红军烈士名单,补刻到灌阳烈士陵园里,让烈士们的英灵得到安息。
龙岩市委高度重视,把建设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设施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确定由龙岩市政协牵头,把这件事情快速办好。2009年12月底,龙岩市政协派出副主席衷梅英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广西桂林三县实地考察并形成专题报告。龙岩市政协立即与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省民政厅和三明市联系,共同为完成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出力。
2010年3月5—10日,时任龙岩市政协主席林仁芳亲自带领有关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再次前往广西实地调研,与当地有关部门会商,提出在广西兴安县兴建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碑,对兴安县正在布展的湘江战役纪念馆增辟福建籍红军烈士英勇事迹专题展,在灌阳县兴建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在灌阳县水车乡修睦村修缮红三十四师烈士墓等意向。这一动议,得到了龙岩市委、市政府的批准,得到了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民政厅和三明市的大力支持。
福建方面的事情很快有了很大进展,可是,无论是修建纪念碑、修建公墓、还有在烈士墙上补刻福建籍烈士的名单,征地、施工、用材等,都将在广西的灌阳、全州、兴安的地面进行。因此,广西方面的态度成为事情顺利进行的关键。此事由福建闽西报告到广西方面后,引起了广西灌阳、全州、兴安三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立即表示大力支持此项行动。
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一直为在相江岸边修建闽西籍红军烈士纪念设施不懈努力着。他就是韩京京,其父亲韩伟中将,就是率领6000闽西子弟参加血战湘江的红三十四师100团团长。
韩京京说,“父亲韩伟生前说过,在敌人的枪炮面前,多少福建籍红军将士牺牲在路途,他们中的许多人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甚至没有被评为烈士。”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有关部门评定烈士的条例中有一个规定,即在战争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至少要有两个团以上干部的证明,而红三十四师的团以上干部活到解放后的仅剩韩伟一人。红军烈士的亲属大都说不清他们的亲人所在部队,更说不清首长的名字。因为这个规定,让千千万万的烈士亲属抱憾终身。
痛苦,抱怨,煎熬。
6000多个生龙活虎的福建籍红军战士倒在了湘江岸边,6000多个福建籍红军战士的英灵没了回故乡的路。70多年来,闽西红军烈士的英灵还散落在二千里外的桂北山间。他们都是从闽西走出去的子弟兵啊。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革命能成功,清一色的客家棒小伙,父母的心头肉,家里的顶梁柱,他们义无反顾地牺牲了。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什么都没留下,甚至父母给的名字,就这样匆匆地走了,他们慷慨赴死,信念是那么的毅然决然,一代一代的后世之人,根本不知道是谁,更不知道他们的丰功伟绩。
“红旗跃过汀江,之下龙岩上杭。”韩伟将军是当年从井冈山跟随毛泽东、朱德、陈毅,高举红旗来到闽西苏区开展革命斗争的。韩伟特别能“扩红”,如今的上杭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里还珍藏着当年韩伟亲自开具的前往苏区“扩红”的路条。红三十四师100团的战士几乎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闽西子弟,然而,闽西子弟血洒湘江,他再也无颜回到闽西看望当年支持儿子参加革命的父老乡亲,老将军的心不安啊。于是,弥留之际的他立下遗嘱,生不能与闽西子弟兵一起战斗,死后也要和闽西子弟兵在一起。1992年4月26日,他的儿子韩京京、儿媳张微微,将他的骨灰护送下安放在闽西革命公墓。
为了实现父辈的夙愿,此后,韩京京夫妇一直为在湘江岸边建立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设施奔走呼号。
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闽西革命烈士的抚恤工作。每年清明节,龙岩市、县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群众均以各种形式表达对革命烈士的祭奠。近年来,闽西的红军家属、红色传承人,每逢重大节日,都会有人自发来到湘江东岸,祭奠湘江战役的闽西英烈。那是因为,相江岸边已经有了闽西烈士的一席之地。
图二:十二个闽西龙阳的红色传承人,正在湘江战役纪念馆的闽西烈士墙下,栽种从家乡带来的映山红。
二、灌阳烈士墙上终于补上一千多闽西籍烈士名字
散落在灌阳县新圩的闽西上杭县的红军战士蒋义清,生前曾经回到故乡去生活了很多年,但他最后还是回到距离故乡二千里,不是自己故乡的灌阳县,女儿蒋秀英曾经问他为什么回到故乡又返回灌阳?蒋义清说,灌阳那片土地上,留下了我多少战友,可是他们为革命牺牲后,灌阳的田野和山川上,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我活着死后都要陪伴他们。
就在红军老战士蒋义清去世10年后,经过灌阳县党史办、民政局等部门的共同努力,终于告慰了蒋义清的在天之灵。
位于灌阳县城的烈士陵园里,纪念碑的墙上,镌刻着包括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的数千个烈士的名字,可就是缺了福建籍烈士的名单,这个缺憾不能永远就此下去。灌阳县政协、县党史和民政部门,立即与福建方面联系,反复确认湘江战役中牺牲在灌阳县土地上的闽西烈士名单。
2011年3月,闽西红军在湘江东岸的多处纪念设施顺利落成。那年的清明节,在广西举行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设施揭幕仪式,凝望着矗立在灌阳县烈士陵园内的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无名烈士牌,朱德元帅的外孙刘建将军说,非常感动,闽西籍烈士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了共和国的建立,为了崇高的理想,他们牺牲了年青的生命。我们作为将帅后代,能够参加这一活动感到非常荣幸,再一次感受到革命先烈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变追求。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的爷爷朱德说过,先烈们活在他们的理想中,我们活在他们的事业中。
凝望着矗立在灌阳烈士陵园内的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名单,韩京京说,“父亲去世后,他的骨灰回到闽西,就是要把他和烈士们放在一起。为了纪念他们,整整20年了,我来来回回到兴安有七八次,一是为了还我的父亲的心愿,在灌阳立了一座“无字碑”。烈士们的姓名都没有留下,让人肝肠寸断;二是追寻闽西客家子弟义无反顾、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什么闽西子弟会有这种精神?现在终于知道了,原来是他们深植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在党的领导下,为了保存自己的胜利果实,参加红军,而且总是把希望留给别人,把牺牲留给自己,勇敢冲锋,不惜牺牲年轻的生命。
凝望着矗立在灌阳烈士陵园内的一排排补刻上的1114名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英名牌,闽西永定县开国将军张云龙的女儿张微微说,我对由闽西子弟兵组成的红三十四师师在湘江战役浴血奋战的悲壮经历非常清楚,闽西子弟兵在湘江两岸英勇牺牲,只有仅仅5天时间。一些幸存者从此改变了人生,不再争名,不再争利,不重钱财,不重官位,这是因为他们想到了湘江英烈为了崇高的信仰,牺牲了生命,连名字都没留下。他们才是真正伟大的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
图三:闽西龙岩的红色传承人,含泪用左手抚摸烈士墙上的名单,他们说左手距心脏最近,要用心爱护和敬仰先烈。
三、灌江岸边矗立起红三十四师烈士公墓
虎年的端午节,闽西龙岩的12个红色传承人,带着客家风味的粽子、还有家乡的杨梅,驱车二千里来到灌阳镇水车镇修睦村红三十四师烈士墓前,十分虔诚地摆好祭品,跪定后齐声喊着:红三十四师闽西的子弟啊,尝尝家乡的粽子、杨梅吧,88年来,你们不曾品尝家乡的味道,家乡人民想念你们啊!我们代表闽西的人民向你们敬礼,向你们鞠躬了。喊声中,十几个闽西男女分明都带哭声。率队的邱学军说,虽然大家都不是红三十四师烈士的亲属,但大家一直都被这些红军战士的勇敢坚毅、忠诚于党、忠诚与人民的精神感动着,特别选定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代表几百万闽西人民来祭奠英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其实,这处红三十四师烈士公墓落成后,全国各地不知多少重走长征路的人,都要来这里祭奠、拜谒。
2016年6月,我作为武汉晚报的记者、湖北红军精神研究会的会员,受武汉市委宣传部的派遣,率领24个志愿者重走长征路,第一次来到曾经被鲜血染红的灌阳山间,自此,先后四次重返灌阳,访遍了新圩、文市、水车的每一个战场遗址。将中央红军血战湘江的悲壮历史做成课件《红星照耀中国》,先后应邀到北京、上海、江西、河南、黑龙江、甘肃和湖北本地的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去宣讲,至今已经讲课110多次,听众接近10万人;将血战湘江因伤、因病散落在灌阳、全州、兴安等地红军战士故事写成专著《千里征战人未还》,面向全国发行了2万4千册。
2018年春节,我在灌阳、兴安等地遍访村民,寻找当年红五军团绝命后卫师100团司号长罗金党的后人,在俸顺喜、文东柏、唐章正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在南丹县找到了英雄司号长罗金党的儿子罗景润。春节过后,我致电给罗景润,希望他抽时间回一趟灌阳,到当年他父亲跳崖的地方走一趟,将当年的经历说得更具体一些。罗景润很爽快底答应了,他说,作为红三十四师的子弟,我是该回一趟灌阳了,到灌阳烈士陵园、红 三十四师公墓前,祭奠父亲的战友。父亲在世时曾回到灌阳多次,每次回南丹来都抱怨说,不知道灌阳县怎么搞的,当年血战湘江时,灌阳的北部全是战场,我们红三十四师牺牲了那多人,如今连个祭奠战友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有了烈士墙、烈士公墓,父亲却不在了。我应该代表父亲回灌阳去拜谒他的战友们。
据灌阳县民政局原任局长奉顺喜介绍,这里最先是一座无名烈士墓。关于这座公墓的修建,着实有一段很长、很曲折的经历。
1990年起,灌阳县水车乡矮山脚中学的师生在遗体掩埋地修建红军坟并竖碑,每逢清明节全体师生到此扫墓。坟墓比较简单,土坟前是一块水泥碑,碑上有白石子镶嵌的“红军坟”三字,墓碑虽简陋,代表着他们的心,学校师生庄重而朴素的行动,感动了俸顺喜这个红三十四师的后代,俸顺喜的父亲就是中央红军三十四师的俸旺桂,有幸的是,俸旺桂在血战湘江时没有牺牲,只是受了重伤永远留在了桂北的土地上。
1998年到2002年,俸顺喜带领民政局的人员多次考察并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支持修建烈士公墓,但是因为缺少资金和项目审批原因迟迟未果。
福建闽西的父老乡亲始终惦记在长征中英勇献身的优秀儿女,闽西大地不仅建立了高高的纪念碑,而且每逢清明时节,龙岩市、三明市等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界群众都会凭吊为中国革命牺牲的闽西英烈。在无数次血与火的战斗中,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广西北部的湘江战役,是闽西儿女为中国革命胜利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希望在这里牺牲的烈士们也能同样得到缅怀和纪念。
湘江战役发生地的干部群众,没有忘记这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在桂北湘江战役的旧战场建立起纪念碑和烈士陵园,让人们瞻仰、凭吊。幸存的红三十四师后代和福建籍的领导,多次到桂北一带考察参观,对湘江战役发生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真诚,他们感到极大的欣慰和满意。
韩京京和爱人张薇薇多次来到灌阳考察,为红军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设奔走。2008年,他一家自费在福建惠安崇武定制了一块红色花岗岩石碑,是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突破湘江而牺牲的6000多红军将士做的“无字碑”,碑的底座上镌刻:“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现立于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告慰牺牲的闽西子弟。
为掌握更多更全面的情况、交流经验、联络感情,福建省龙岩市于2009年12月17日至20日,委派市政协副主席衷梅英率韩伟将军之子韩京京等一行6人,前往广西灌阳学习考察、调研。灌阳县政协高度重视,何运国主席、陆健康副主席、民政局、党史办等领导陪同他们参观考察了灌阳县革命烈士陵园、灌阳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红五师战地救护所等。
闽西龙岩来的衷梅英说,闽西儿女在湘江战役中英勇奋战,视死如归,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出了巨大牺牲,灌阳县的干部群众对红三十四师烈士的尊重,在保护、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桂北人民的这份恩情,让闽西人民将刻在心头。
灌阳县政协、民政局的领导当场在会上表态,要拿出一块地,兴建一座烈士公墓、竖起烈士纪念碑,作为后人参观、拜谒、祭奠的场所。不久,这项工程就顺利地完成了。应该说,在一座已经建成的烈士陵园增补一千多个烈士名单,算不了一项大工程,但他代表着万千群众景仰英烈的心,体现出后世之人对红军先辈的尊重、对红军精神的承赖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