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400头!西沙东岛发现大规模野牛群,是怎么来的?

旅游 以管窥豹 2022-05-29 17:33

原标题:高达400头!西沙东岛发现大规模野牛群,是怎么来的?

上世纪中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人凭借着岛屿上的“鸟粪”发家,一时之间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土豪。

而那时人们不知道的是,在我国也存在着这样的“宝地”,大家知道这个宝地在哪里吗?正是咱们的西沙东岛由于海鸟喜欢在这里停留,西沙东岛也曾有大量的“鸟粪磷矿”

鸟粪磷矿,瑙鲁的鸟粪磷矿堪称之最

事实上,西沙东岛的神秘之处不止于此,在其岛上还有一种奇观,那就是野牛奔腾。据悉,西沙东岛发现的大规模野牛群,数量高达400头!那么,这些牛是怎么来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与世隔绝的大规模野牛群

西沙东岛的“自我介绍”

西沙群岛坐落在西太平洋当中,是我国南端的热带岛屿。在这些小岛上,不仅有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还生活着许多动物。咱们今天要说的西沙东岛属于西沙群岛诸多灰沙岛当中的一份子,占地面积为1.7平方千米,是西沙群岛当中的第二大岛。由于处在热带海洋气候当中,西沙东岛全年高温多雨,有着独特又脆弱的“生态系统”

东岛:中国水热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根据地质考察数据来看,西沙东岛在上世纪前,表层土壤当中有着丰富的“磷肥”。就像是上世纪名盛一时的“瑙鲁”一样,西沙东岛上的这些“磷肥”也来自鸟粪,毕竟在这座岛上生存着诸多海鸟

生活在岛上的海鸟

如果仅仅是拥有诸多海鸟倒也不足为奇,毕竟海鸟在飞行过程中,总是要有地方歇脚。但是,西沙东岛上还有着规模很大的野牛群,这就让人们感到十分费解了。毕竟,就算是“水牛”,也不可能漂洋过海地游这么远抵达东岛啊?这些野性难驯的牛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愈发壮大的野牛群

“野牛”从何而来

咱们在上文中提到了西沙东岛的地理特征,要知道它距离陆地还是非常远的。就算东岛上的野牛祖先个个“天赋异禀”,也不可能是依靠着自己游来东岛的。既然如此,那就肯定是人们带来的了?

确实,别看现在这群野牛脾气十分大,完全被归为了野牛,但它们在过去,其实是被人们作为“家牛”带上岛的。至于带他们上岛的人是谁,科学家在野外考察当中找到了答案。

科学家从水塘一带采集了1米长的沉积柱

原来,早在明朝末期,我国人民就已经登陆西沙东岛了。当时的社会处于动荡之中,百姓不堪承受战乱之苦就登陆了这座岛。很显然,逃亡的时候大家把自己的“家当”都带上了,其中就有家养的黄牛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人们离开了这里,但是却没有带上这些“黄牛”,所以这些黄牛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渐渐变成了野牛。我们现在发现的这高达400头的巨大野牛群,就是曾经那些牛的后代

明末清初时期

那么,科学家到底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呢?毕竟这些野牛又不会说话,岛屿之上也并未留下明确的记载。

这都依赖于岛上的一个小水塘,原来,别看岛屿的面积不大,但是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形成了一个“小水塘”。这个水塘会将降雨带来的淡水储存下来,以供岛上的动物们饮用。野牛自然也经常在水塘周边活动,并且在这里留下了厚厚的牛粪,所以科学家就对这些“古老的牛粪”进行了考察,发现最早的牛粪可以追溯到300多年以前

小水塘中的牛粪

资料显示提取到的DY2牛粪团块的AMSl4C定年表明,东岛“野牛”登录的历史不低于350年。约在公元1650年时,首批“野牛”被带上东岛并定居繁衍,而后在约公元1720年达到种群高峰后下降。

可见,西沙东岛上的野牛群确实曾经是家牛,并且它们已经在东岛上生活了三百多年。这期间,它们自由地交配和繁衍,彻底变成了西沙东岛上的“原住民”。至于这些牛在人类离开之后,是依靠什么为生的问题。

时间一长,就有了一些区别于家牛的特点

其实很简单,咱们在前文中就说了西沙东岛之上生长着大量的植物,这些植物足够填饱野牛的肚子了。而揭示答案的那个小水塘,也在这么多年之中不断地收集着淡水,供给野牛们饮用。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在距离西沙东岛不远的永兴岛上,也曾有“野牛”出现的踪迹。只不过,随着岛上人口变多,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之下,野牛最后都消失了。这一点提醒了我们,在面对西沙东岛的野牛群时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

捉牛

那么,西沙东岛上的这些野牛,对岛屿的生态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野牛的种群发展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野牛群对西沙东岛的影响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一点,西沙东岛之上存在着自然保护区。这个位于中国最南端的自然保护区,正是来保护岛上的红脚鲣鸟的。这些鸟属于典型的海鸟,不过它们并不喜欢长距离的迁徙,一旦安家就会拖家带口的居住。所以,西沙东岛之上的红脚鲣鸟,往往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红脚鲣鸟:典型的热带海洋鸟类

它们也并不是白吃白住,不仅将鸟粪留在了岛屿上,让人们开采出来当做化肥使用,还会为渔民们“导航”。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红脚鲣鸟的印象越来越好,将其当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可是,野牛群的日益壮大对西沙东岛之上生活的鸟类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根据研究来看,在西沙东岛过去的生态演化史上,自从野牛于300多年前登陆之后,鸟类的数量就开始锐减。当然,除了野牛需要反思以外,人类的偷猎也带来了影响,是我们和野牛共同影响了岛屿的生态。

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鸟粪能形成磷矿

那么,这些野牛是如何影响岛上的鸟类的呢?第一,野牛会啃食岛上的白避霜花树的枝叶,在种群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这些树木可能会“经不住吃”,存在倒下的风险。这时,栖息在树上的鸟类不就失去家园了吗?

第二,由于是位于海洋当中的孤岛,西沙东岛经常会遭到台风的袭击。在这种时刻,像红脚鲣鸟之类的鸟类就需要在岛上低矮的灌木当中寻求保护,或者是直接飞到地面上。而桀骜不驯的野牛,在这时可能正于岛屿上“撒欢”,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幼鸟会死在“牛蹄”之下

西沙东岛特有的白避霜花树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岛屿上的野牛无法与外来的牛接触,所以它们的近交繁殖系数一直在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也很难将自己的种群进一步壮大,除非人们从岛外带来黄牛与之杂交。

由此可见,野牛对于岛屿生态和其上的原住民来说,确实有着不利的影响。但这么多年,它确实也成为了岛屿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能放任其发展,也不该彻底将其消灭,只需要“静观其变”

必要时射杀“黄牛”

西沙东岛作为我国的领土,是有解放军在上面驻守的。所以他们在初来乍到时,对岛屿上的动物和植物,都非常的关注,生怕自己的活动会影响到这些生物的生存。因此,对于这些野性难驯的黄牛,士兵们尽量不靠近打扰它们,还引进了岛屿外的牛来改善它们的种群现状

不过,这种保护使得野牛的种群扩大之后,却造成了岛屿上植物和鸟类的生存危机。确实,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野牛群的扩张并不是件好事。

要为了生态平衡控制野牛的数量

所以在请教了相关专家之后,士兵们改变了对东岛野牛群的态度,在看到其繁殖数量“超标”的时候,就会启动清除计划。经过上级的批准,定期对岛上的野牛进行射杀,保证岛屿生态处于良好的循环中。这些被射杀的牛,偶然还会被大家用来“改善生活”。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