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龙舟比赛拾零

旅游 民族时报 2022-05-30 11:57

原标题:【山茶花】龙舟比赛拾零

似乎每一次的龙舟比赛都与雨结缘,这次去深圳观兰也遇上了雨。

本来太阳高照的天空,突然就大雨倾盆。雨一停,太阳又猛烈照耀,没过多久,又来一阵大雨。如此反复四次。但比赛并未受雨的影响,四条相同造型的龙船在起点一字排开,船上的桨手们全都将头低下,双手一上一下,握着的桨就像一把剑指向水面,只听发令枪一响,船头的鼓手将棒槌重重地砸在鼓面上,十双桨以相同的姿势插入手中,所有桨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全力划水,四条龙舟如同四支射出的箭,互相追赶着向终点冲去……

观众里有热情似火的粉丝,或许就是某位年轻桨手的家人,用喊破喉咙的声音边叫着“加油!”,边跟着龙舟向前飞奔而去,大雨中连伞也不打。数十支队伍轮番上场,我也就在人群里一遍遍感受端午的气氛,直到中午比赛告一段落。

从观兰回来以后,意犹未尽的我打开电脑,找出2010年在东莞中堂镇拍的龙舟比赛照片来对比,发觉有很多的不同。那时的比赛是在中堂大桥附近的东江水域进行,几十条龙舟从四通八达的小河涌里自行划过来参赛。赛道是不断流动的东江,龙舟全都是逆水而上,全程约1000米。而观兰比赛的地点只是观兰河的一小段,全程只有500米。所有的龙舟都是通过车拉过来的。上次东莞的龙舟更长一些,每只船上有50名桨手,另外船尾一名舵手,船头一名号子手,一面大鼓放在船的正中间,由专门的鼓手来击打。虽然五年前的记忆有些模糊了,但从照片中还是可以看出,东莞那些由各村挑选出来的桨手更强壮更有力量,照片中一船的汉子都光着膀子,挥桨的手臂肌肉凸起。而观兰的比赛更注重安全性,龙舟上的每个人都穿上了统一的救生衣。

忽想起儿时观看的龙船比赛。流经我们村子的通顺河成河于清康熙五年,是汉江的一条支流,从潜江流过来,最后在汉阳汇入长江。通顺河离我家门前不到十米远。每年的端午前半个月,通顺河上就有各乡各村的龙船零星地出来“划游船”了。我们那叫龙船,是因为有的龙舟就是如同普通的渡船,并没有统一的船型。“划游船”就是拉练的意思了。那是20世纪80年代,每村都有很多青壮劳力,龙舟比赛参赛选手都是通过比力气比身板选出来的。我的父亲那时年年都被选上,有一年有女队,我母亲也参赛了。

划游船在端午前两三天,是要“挂红”的。记得有一年临近端午,不时听到河里传来龙船的号子响,邻居跑过来对我妈说:“你三哥在船上,你还不去挂红?”我妈赶紧上街去买一匹水红色的大布,一挂小鞭炮,来到河边等龙船到岸边来,然后将布系在龙头上,点燃小鞭炮,鞭炮声响时,船上的锣鼓如急雨响起来,在一片欢声笑语声中龙船又划向河心。

乡亲们都赶在端午前把中谷秧栽完,端午当天就早早煮好粽子和鸡蛋,大人就上船去参赛了,孩子就怀揣着好吃的在河边来回跑,有的干脆就爬到河边的柳树上坐起来。人群一般就聚集在终点的河两边,只因为我们的赛道特别长,从起点出发,要经过四个小组才能到我们村的终点处,全程超过两公里。往往是两条船一组,终点河中央设有一个红色的小旗,作为获胜的“标”,而每条船的船头须有一名身手敏捷的年轻人,作为“夺标手”,舵手也显得异常重要,因为船必须要靠舵手掌握好方向,离标近才能夺标。

记得有一年决赛,两条船齐头并进,离标越来越近了,两位标手都猫着腰,一手拉着龙头,一只手向前探出船去,一条船稍稍领先一步了,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眼看着就要夺标了,落后那船的夺标手突然自船上跃起,双脚用力蹬在船舷,人如离弦之箭射出,在千钧一发之际抢先一步将标揽入怀中,全场叫好声如雷贯耳……

(作者:谢先莉 系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