蔻子:“天地之中”有座山|中原作家

旅游 中原作家群 2022-05-31 08:15

原标题:蔻子:“天地之中”有座山|中原作家

作者|蔻子

来源:蔻子(微信公众号)

图||网络

1928年3月建市,1954年10月成为河南省省会的郑州,史谓“天地之中”。

“天地之中”的嵩山,古老雄奇,位于郑州西部,把守着登封、新郑等6区5市1县、1000多万人口的郑州。

山不在高,有名则名。《诗经》中“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嵩高”,指的就是登封市西北面,五岳的中岳——嵩山。嵩山最高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和世界最高的我国的珠穆朗玛峰8844.43米的身高相比,好像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它有自己独特的姿态。

不必说它丰富的特产,形形,色色。1500多种植物,从蕨类到被子植物,每一个都是青山青的奉献者,每一个都了不起。果酒之源的山楂红,《黄帝内经》说它是“金液流光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听上去就叫人馋涎欲滴;人见人爱的”三茶“(冬凌草茶、中岳仙茶、金银花茶),哪一个不是地道嵩山产、味道天然有营养;山上自然生自然长的无公害的柿子酿成的柿子醋,你尝上一口,保准忘不掉。各种各样的动物,地上跑的蒙古兔、褐家鼠等等,天上飞的金翅雀、虎纹伯劳等等,水陆两栖的蛙、中华鳖等等,草丛里爬的红点锦蛇、乌梢蛇等等,凶猛的金钱豹、狼,你见过听过的没见过没听过的,在山中显摆或低调,鸣叫或凶相毕露,叫人恍若置身动物的王国。

也不必说它集佛、道、儒三教于一身的完美,钟灵毓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东汉初年,落脚即在嵩山,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界尊为“禅宗祖庭”果真有来头。禅学的重心“重”在嵩山,少林寺外的“面壁洞”、“卓锡井”、“炼魔台”、寺内的“立雪亭”,无不在时间的风雨里诉说着菩提达摩和他的嫡传弟子慧可禅法的传承故事。道教在嵩山绵延数千年,从秦朝到金代,由热到冷。今天有“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称的中岳庙,见证着道教的曾经。宋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是儒学传播最重要的形式。书院传播了“二程”(程颐、程颢)的宋明理学,为儒家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从另一个方面也传扬了嵩山的美名。

还有必须说到的、绕不过去的是它的武术文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发祥地的少林寺名不虚传。它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就是因为少林十三棍僧救驾秦王李世民有功。电影《少林寺》经久不衰,塔沟武校的功夫小子2022年第19次登上春晚,岂止是小苍娃(豫剧经典《卷席筒》的男一号)“想到少林寺里学打拳”,很多老外也慕名学习武术……不得不说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有“武术禅“之称的少林功夫,轻功、气功,拳术、剑术等等那些只在武侠小说中看到的,神奇神秘的武林功夫,生动活泼地在现实中生龙活虎着,它把中华武术的瑰宝以及嵩山的名气传播得越来越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单单说嵩山世界罕见的“五代同堂”,就有无穷的乐趣。

“五代同堂”不是人,是嵩山丰富的地质历史。

嵩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它在每一次运动中变质变形变样,却不忘留下痕迹。它在不到20平方公里内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18亿年和5.7亿年的三次构造运动的遗迹,在400平方公里内,连续完整地出露着太古宙、远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岩浆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这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这三种岩在嵩山悉数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象——“登封群”的“登封朵岩”。嵩山岩石何其幸运,经历了如此完整的演变!一座山该有多么热忱,给人类留下如此奇迹?

“嵩阳运动”是嵩山地壳发生的一次剧烈运动,距今大约23亿年。这一段时期属于地质史上的元古代早期。“嵩阳运动”并不只是代表太古宙末的一次造山运动,它是新太古——古元古代多幕构造运动的综合反映,代表了嵩山花岗岩——绿岩地体的固结阶段。“嵩阳运动”之后,地壳开始下沉到海平面以下,接受了巨厚的嵩山群底层的沉积。这个过程长达10多亿年,现存的嵩山群地层厚度达到了2100多米。嵩山的根基不谓不稳,稳得简直叫人惊叹不已。

距今18亿年前后的“中岳运动”,发生在中元古代和古元古代之间。使巨厚的石英砂岩开始慢慢隆起,并且皱褶成山。嵩山群的地层被来自东西方向的推挤力量推挤成走向接近南北的皱褶了。中岳运动很重要,它是沉积盖层演化阶段开始的标志,也标志着华北统一大陆的形成。中岳运动之后,地壳又慢慢被夷平、下降,开始是沉积粗大颗粒的砾岩,以后是砾岩、泥岩,一直到含钙镁的石灰岩。

五六亿年前的“少林运动”是地质史上元古代的终结者,同时也是古生代的开启者。少林寺位置正代表着地质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寺的前面是元古代地层,寺的后面是寒武纪地层,是少林运动的活证据。

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嵩山地区不是山,还是海水深深。

又经过了两亿年左右,这里的地壳开始上升到海平面以上,一直到二叠纪,在嵩山的南北两侧都沉积了含煤地层,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煤田。

两亿三千年前后,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 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从无到有,从茫茫大海,到峻极于天,嵩山终成嵩山。

无运动,不变化。无变化,不奇迹。嵩山生动地向世人展示了地球永恒不断的运动,真诚地向人类奉献出立体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地质奇观。

“天地之中”的这座山,嵩山,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足以咀嚼良久的趣味。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