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复习作业的有效策略

旅游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05-25 10:00

原标题:优化复习作业的有效策略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安排了总复习内容,但目前总复习作业大多是教师整理出来的各种试习题,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为中心”理念下的数学复习作业,更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优化作业内容,提供更多学习和建构的机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思维品质,促进自觉学习。

整理单,促进学生自主梳理。复习作业如果仅仅是完成各种习题,只能达到简单的知识回忆、巩固的效果。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就要引导他们自主整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网,可以尝试在课前引入“自主整理型”作业。“学为中心”,要求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心理需求。我在前期对本年级144名学生的作业调查中发现,学生不喜欢简单重复性作业,除了动手操作类的作业以外,对整理型作业也是比较喜欢的。

“自主整理型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前自主整理相关知识,将学过的内容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梳理的一种形式。对于毕业班学生,这样的作业一般可以用一张空白A4纸来完成,称为“整理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梳理的能力。

整理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我要整理什么内容?我用什么形式整理?讨论后初步达成共识:能确定内容就自己选择,不太会选择可以用教材上的问题作为内容。形式上可以采用文字、画图、列表,也可以有自己的创意。学生自主整理后,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就来自于“整理单”,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内容进行复习,更有参与感和自豪感。当然,总复习更要聚焦在“提升整理能力,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教师可以采用反复对比的方法,如比较:内容过分简单和详细具体的,学生会明显感到太简单不好,复习整理应该要完整、详细。比较:纯文字式和表格式的,学生会觉得表格式比起纯文字式更清晰简洁,且完成费时少。比较:表格式和结构图式,学生能发现结构图“可以把知识串起来”“能看到学的知识是有联系的”。这样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捕捉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网状结构,提升数学素养。

提问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我们通常认为,新授课的知识学生不会,可能会提出问题。而毕业班的复习课都是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还会有疑问吗?对此,我进行了“提问单”的实践,开始感觉困难重重,一方面认为学生不会提问,另一方面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回答不出来。但是,真正做起来之后,与学生共同研究还是收获满满。

为了解决学生“不会提问”的问题,我先给出一个示范: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我们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肯定有自己对数学内容的思考。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提出过:“小数乘法的竖式,为什么不是小数点对齐,而通常是末尾对齐?”有的同学在课后思考过:“正号可以省略负号不可以,为什么不能相反规定呢?”这些大家以往可能都没有想过的问题就是“小学数学十万个为什么”。

思考一下,你的“数学十万个为什么”是哪些,把它写下来。如果能解决可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如果不能解决,可以尝试写出你的推想。

为了解决学生“答不出”的问题,我给了学生一段较为充足的时间思考“提什么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先自主探究。

开学后,我收集了学生的疑问,发现约有10%的学生提的是类似“2:4为什么等于4:8”这些具体问题,大约90%的学生提的问题各有特色。有的来源于自己的错误,有的来源于自己的困惑,有的来源于自己的独特思考……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为主,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均有所涉及。学生自己思考、提问,带来的是一份触动人心的惊喜。

“学为中心”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发现孩子的世界。学生进行总复习时,某些来源于自己脑海深处的疑惑其实一直在他们心中盘旋。如果教师不是直接冷冰冰地告知这是数学上的规定,而是能给予提出的机会、探究的过程、讨论的空间,即使不能解决,也可以挖掘出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找出自己学习的盲点,给了提问者修正的机会,更有助于加深其他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

荐题单,促进学生自主反思。复习作业,学校最常见的就是试卷,易错卷、专项卷、综合卷、模拟卷……许多教师都把复习作业当成弥补课内学习不足的有效手段,认为熟能生巧,多做有益于成绩提高。但是,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提供的统一作业题能否满足每个人的需要?答案是否定的。学生到底错在哪里?哪里有困难?是习惯使然还是无法理解?这些都是练习中教师需要关注的。

总复习时,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复习题,但是学生自己可以尝试。学生使用“荐题单”,可以收集自己认为重要的题,也许是易错的,也许是基础题,也许是思考题……解答后给出提醒,不仅促进了自己的反思,还使更多人受益。由于学生受家庭环境、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的速度学习数学,并不意味着这些内容就是完善的。每个学生在已经有了自己所“想”的基础上,再与同伴交流,可以在互动中进一步深化这类题的常规解法;还可以尝试对习题进行改编,使自己的思考更深入,练习也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建立在“学为中心”理念上,教师设计内容多样、激发自主意识的作业,更适合学生天性、更有应用性。实践中发现,面对这样的复习作业,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自愿完成,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获得了一些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体验到了数学复习的愉快。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5月25日第7版

作者:李福娟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