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农业”,推动农旅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增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谱写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一、加快乡村旅游建设标准化。根据《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经营户(农家乐)、客栈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和《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建设与服务标准》、《贵州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文件标准,加强乡村村寨及农家乐标准化建设,评定一批区级标准级旅游村寨、三星级经营户(农家乐),申报一个贵州省重点旅游村寨,申报一个铜仁市乙级旅游村寨及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
二、推进“农耕文化+旅游”,打造农业+旅游研学产品。围绕坝黄、和平、灯塔、瓦屋、六龙山生态观光走廊,以农业园区、农业坝区、乡村振兴试点等建设为平台,依托大项目形成大产业,不断延伸农业功能,以产业升级推进乡村生产方式的变革,让农耕文明在乡村旅游中创造新的价值,深入打造农业+旅游研学产品,注重乡村旅游与教育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三、开发具有地方特味的农特产品。依托本土生态食材,加大梵净山茶油、聂大姐酸豇豆、小江口福柚、梵净仙菇、路腊荷叶茶、高坝田蓝莓、六龙山竹笋等农特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力度,开发一批具有碧江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加大农特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打响“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共品牌,提升碧江农特产品在旅游市场的知晓率、知名度。
四、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加大对路腊、克兰寨、杨家坡等中国传统村落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地方特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修复力度,保护好古村古寨、古桥古井、古文庙古寺庙的传统格局,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乡土景观、自然生态等景观环境。强化“绿色”的概念,突出山地特色,做足山水文章,充分利用锦江沿江两岸的果园、茶园、庄园、滩涂、民舍、梯田、溶洞和九曲十八弯的自然风光等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好碧江区宋家坝村、茶园山、板栗园村、路腊村等一批特色村寨,形成以传统村落为主题的新业态布局。
五、做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品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瓦屋油菜花观光月、云场坪樱花节、漾头“龙抬头·到漾头”、六龙山拔笋节、桐木坪李子节等有碧江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为抓手,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以“一镇一精品活动”为目标,在突出主题基础上,整合资源、提升品质、加强宣传、塑造品牌。
六、打造线路,拓展市场。依托乡村田园风光、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等旅游资源,培育“春踏青赏花、夏纳凉度假、秋采摘体验、冬览雪泡泉”全季节旅游精品线路,助推乡村振兴。依托瓦屋万亩油菜花、云场坪万亩野生樱花、六龙山万亩竹海等资源,打造一批“春踏青赏花”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九龙洞风景名胜片区凉爽气候、以川硐树蛙部落为核心的板栗园村周边田园风光等资源,打造一批“夏纳凉度假”精品线路。依托蓝莓采摘基地、高峰省级农业园区、漾头葡萄采摘园区以及全区疏果种植资源,打造一批“秋采摘体验”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九龙洞温泉、坝黄温泉等温泉养生资源,打造一批“冬览雪泡泉”精品线路,实现四季旅游产品线路均衡发展,牵头指导旅行社将线路投放至市场,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