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句话相信对有小孩的家庭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听话的时候,而每当孩子调皮捣蛋时,有些家长除了非常生气,忍不住还会对孩子动手,打骂教育也算是我们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曲目了,毕竟打骂教育对于家长来说是最省时且最有效的方式,哪个孩子被揍后不立马变乖?
不过虽然这种打骂教育对父母来说省事了,但打完骂完,真的就有效果吗?打骂教育,到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
记得曾读到过这么一则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对人大发脾气、破口大骂。有一次,他的父亲教他:如果你以后再发一次脾气,就用力地在墙上钉一个钉子。
孩子依言每次一发脾气就往墙上钉一个钉子,每次发完脾气后看着墙上的钉子也很后悔。慢慢地,原本一天要钉好几个的钉子,变成了好几天才钉一个,直到后来很久才钉一个。孩子于是高兴地找到父亲说:你看,我进步了。
父亲赞许地点点头,然后跟孩子说:以后每次如果你能够控制好脾气,有礼貌地和人相处,那你就可以拔出一根钉子。
孩子又认真地遵守父亲的嘱咐,直到有一天,孩子终于把钉子全部拔出,兴高采烈地去找父亲。
父亲肯定了他的进步,同时把孩子带到了那面墙前,问他:你看到了什么?
孩子平常只注意到墙上的钉子,这次抬头一看,看到的却是一面千疮百孔的墙。
打骂教育,给孩子带来的也将是千疮百孔的心灵。
4月30日,正好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有记者通过在南京街头的随机采访发现,其实不少小孩都有过“被打”的经历,而孩子的家长们也都普遍表示:打孩子是希望他长记性,但打完也会后悔。
对此,心理专家表示,打孩子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暴力行为容易被孩子模仿,影响孩子以后的心理调解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此外,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也应讲究方式方法,例如不要在吃饭或睡前批评孩子,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效果,还容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待孩子应多一些爱、耐心和自律,与孩子共同成长。
聪明的父母,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对象和学习榜样。父母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也有助于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
而情绪不定、焦虑不安的父母,也更容易打骂、体罚孩子,而这种打骂给孩子带来的不仅只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的还是心灵上的影响,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情绪不稳、缺乏安全感等。
那么,父母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1、找到导致坏情绪的原因
如今的父母压力都不小,不仅要背负家庭的重担,还有职场的竞争等等。
但事情一码归一码,把职场的压力带到家庭生活中来,显然是不明智的。如果是职场不顺,那就应放到工作中去解决。
在家里大吼大叫,打骂乃至体罚孩子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影响亲人间的感情,影响身心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2、发火前默数10秒
抱怨的说辞说出口仅需要10秒,同样的,消解这样的不良情绪也只需要10秒。
当你面对孩子犯错误或是不听话,想对孩子大吼大叫时,不妨先花10秒的时间控制一下自己情绪的小火山,之后再想出的方案往往还更能解决问题。
3、理解孩子,学会以爱沟通
如今的孩子,虽然没有大人那么多的压力,需要面对社会的残酷和竞争,但其实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背负的学习压力也不小,而且孩子总归还是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还需要多多照顾。
作为家长,我们还是应学会互相理解,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体谅孩子。以爱的语言来沟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夸奖。
有句话说得好:童年时得到的爱,是长大后的光。对待孩子,请多些引导与尊重,多点耐心与宽容,被温柔呵护的孩子才能“心里有爱,眼里有光”。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