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下的大学封校生活:错过春天,走出宿舍已是夏天
海报新闻记者 庄滨滨 上海报道
一场疫情,让上海74万高校大学生被封在校园,春天就在封控生活中悄然而去。
上课改为线上,求职改为线上,很多大学生正经历着求学生涯中历时最长的校内封闭时光。尽管未能好好享受春光,但这些年轻的学子们拒绝“躺平”,努力用忙碌和积极向上的姿态对抗着疫情带来的不确定。
有些人走出校园时,已然是夏天,更多人仍封在校内,迎接他们的,除了逐渐复苏的城市,还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对于未来不确定的焦虑。
以下是两个在沪高校学生的自述:
拒绝“躺平” 用忙碌且向上的姿态对抗疫情
复旦大学 陈旭
3月13日起,学校进入了准封闭状态,这在我求学生活中是第一次经历的。
起初,我们大多数时间都要待在宿舍。吃饭的时间,会通过两条绳子围成的通道去食堂打饭,然后带回宿舍吃,不能堂食。后来,防疫形势逐渐严峻,我们就进入了足不出户状态,每日三餐都由志愿者带到楼下,每个宿舍派出一名代表下去拿饭。
这期间,所有的课程都通过网课形式进行,看似轻松,却对我们的专注度和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初我的效率很低,学习效果也不如平时,好在经过了及时自我调整,我的学习状态逐渐回到正轨。
说不焦虑是不可能的,主要有两方面吧。一是每日看着新闻里的新增数字,隔着窗户望着空荡荡的校园与街道,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特别怕自己被感染。即使去上厕所,都要带好口罩,回到宿舍前用酒精把全身都消毒一遍,并且着重喷一下鞋底,这些都是心中紧张情绪的外在表现;二是焦虑学业,虽然网课并不会耽误课时,但与老师的交流从面对面成为屏对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有好几篇论文本来想着去办公室与老师请教,如今只能通过电话方式进行。
幸运的是,我们的宿舍区一直很安全,没有发现阳性病例,但大家依然都非常谨慎。虽然封在宿舍,但我和室友们都选择了拒绝“躺平”,一方面按时上课,认真写作业,不落下学业;另一方面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里一起健身,还有的同学练起了书法,有的报名成了志愿者……总之,我们在用忙碌且向上的姿态共克时艰。
我们抗原与核酸的安排分为了多个阶段,起初是每天一次抗原,隔几天做一次核酸;现在变为了每天一次抗原与核酸,抗原呈阴性才可下楼做核酸。有条不紊的常态化检测,也让我们心中的安全感平添了很多。
现在,阳光一天比一天刺眼,新闻上的新增数字也逐日递减,我们都有一种看到曙光的愉悦感,放假在即,也有同学在准备离开上海回到家乡。这个春天,注定在我们未来很长的时间里,都会成为一段难忘的时光。好在,我们都扛过来了。
毕业典礼“泡汤” 错过春光出宿舍已是夏天
同济大学 刘若飞
我所在的校区4月9日开始封校。其实,从4月1日起,我们就被要求不能出宿舍,就餐也由学校工作人员配送到宿舍。
当听到封校的消息时,大家觉得疫情应该很快能控制住。没想到,封控一直在持续,我们的学习也转为线上。对于我们这种人文社科类专业来说,封校带来的很大不便是一些学习书籍无法收到,需要依赖电子资料,而一些理工科专业同学,则因为缺少实验耗材,无法正常开展实验。
封校期间,大家封控在宿舍,相处还是很融洽的,偶尔焦虑,但是学习之余和舍友们一起娱乐娱乐,也就过来了。另外老师也会不定期和同学们通过视频会议相互慰籍。
饮食方面,学校安排比较到位,不过,像咖啡、水果等物资则比较紧缺。
这期间,也会传来校内同学感染的消息,大家多多少少会紧张,但是对于学校的防疫措施还是比较有信心,也会更加注意防护。
临近毕业,大家更多的精力放在找工作方面。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层面也在尽力帮助大家解决就业问题,大家都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工作。我目前签约了一家在沪的央企单位。
这次封控不仅让我们错过了大好春光,原计划的毕业旅行、毕业典礼也“泡汤”了。暑假返乡,我走出学校宿舍的时候,已经是夏天了。目前,我已经结束集中隔离,准备在家待一段时间,然后回上海,开始新的人生旅途。
(文中人物姓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