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悦《北京公交站名的来历(90)颐和园站》

旅游 月透紫微 2022-06-04 17:05

原标题:魏广悦《北京公交站名的来历(90)颐和园站》

第四章 以御苑公园命名

1.颐和园站

颐和园公交车站是北京交通网络的重要站点之一。乘坐332路、346路、584路、夜8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海淀区颐和园路的颐和园站点。

或者乘坐331路、508路、579路等公交车,可到达颐和园南门、颐和园路东口。

地铁西郊线设有颐和园西门站,地铁4号线设有(颐和园)北宫门站。

站名来历: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一处大型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

1961年,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它几乎囊括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全部单体形式,包括我在前一篇文章中介绍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殿、堂、斋、庑,还有塔、桥等,都可以在这里看得到。

而且,这些建筑中不仅有木结构的,还有铜铸、石砌、琉璃、镶嵌等少有的结构,真乃是造型精致,气势恢弘。

所以说,去北京旅游如果不到颐和园游览,会挺遗憾的。

我曾经三次游览颐和园,每一次闭园离开时都意犹未尽。

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慈禧太后挪用建设海军的经费进行重建、扩建后,改叫颐和园,意为“颐养中和”,想让自己在这里保全元气、长命百岁。

附近的主要人文景观:

●颐和园(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西郊一带山峦起伏,水道纵横,经过历代开拓经营而越发秀美,明、清两代皇家的离宫(封建时代皇帝在都城之外的宫殿,也泛指皇帝出行时的住所)主要建在这里。

特别是到了清代,更是在此大规模施工,涌现出了著名的畅春园、圆明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即颐和园)这“三山五园”。

颐和园是“五园”之一,而颐和园中的万寿山则是“三山”之一。

作为中国现存古代最大一座园林,颐和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舫、轩、榭、殿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是代表性建筑。

园中还有许多与佛教相关的寺宇、佛塔、雕像、经藏、法器等文物,以及无数的艺术珍品。1600余株古树名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万寿山、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两大风景区,面积达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建造这座皇家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800多年前的金朝第一个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他把都城从今天黑龙江的阿城迁到当时的燕京后,在这儿设立了“金山行宫”。

所谓“金山”,就是现在的万寿山。后来,金章宗完颜璟又下令把玉泉山的泉水引到了金山底下,并命名河为“金水河”、湖为“金湖”,也就是现在的昆明湖。

山和湖都曾经多次改名,先后被称为金山、瓮山,金湖、瓮山泊、西海、西湖等。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了庆祝母亲孝圣皇太后60寿辰,开始了以瓮山、西湖为主体的营建工程,共用15年时间,扩展了昆明湖的面积,傍山临湖大兴土木。

同时,又在后湖沿岸仿照江南景致修建了临水街市,还把“瓮山”改为“万寿山”,“西湖”改为“昆明湖”,万寿山和昆明湖通称为“清漪园”。

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园,曾经遭到两次惨重破坏。l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疯狂地抢劫、焚毁清漪园,仅剩下不能燃烧的建筑物铜亭、多宝佛塔等幸存。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南洋海军的军费3000万两,扩大这座园林的旧址,增建了宫殿、楼阁等。

八国联军在1900年入侵北京时,颐和园又遭到严重破坏,后山一带的庙宇荡然无存,各种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

1902年,慈禧从西安回京后再次大修颐和园,“日费四万两,歌舞无休曰”。

一直到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皇宫,颐和园才由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园。

可是,此后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25年间,颐和园饱受摧残,阁圮廊倾,湖淤水浅,花木凋零,文物散失。

1948年12月北京和平解放,颐和园自此焕发了青春。

颐和园内的主要景点和文物有:

【万寿山】属于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从山脚的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东侧有一组佛教建筑群转轮藏,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宝云阁。

后山有宏丽的藏传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

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

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

【智慧海】这是万寿山巅的一座无梁佛殿,建筑虽然很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也称其为“无量殿”。

建筑外层都由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其是嵌在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是富有特色。

“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

里面所供奉的高大观音坐像,是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塑造的。

殿前有一座琉璃牌坊。牌坊和无梁殿前后的石额依次题写为“众香界”“祗树林”“智慧海”“吉祥云”,构成了佛家的一首三言偈语。

【宝云阁】俗称“铜亭”,在万寿山佛香阁西坡,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铜铸造的佛殿,号称“金殿”,高7.55米,重207吨,坐落在高4米的汉白玉须弥座上。

这座建筑全都是用铜铸造的,但造型完全仿照木结构,东、南、西三面有门,门为四扇格扇门,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门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帘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的格扇心都是内外二层。

所谓“格扇”,是指带有空栏格子的门扇或窗扇。

有行家称,这是中国尚存的工艺最精致、体量最大的铜铸品之一,它的独特的铸造技术和建筑艺术也是世界稀有的。

在铜亭阁壁内面,刻着参加工程全部工匠36人的姓名。

【排云殿】坐落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本是乾隆为其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她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排云”二字,取自东晋风水学鼻祖郭璞的《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比喻好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

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转轮藏】一座佛教建筑,清朝时是皇帝和后妃的礼佛诵经处。正殿为二重三层檐楼阁,两侧各有双层八角配亭。

亭内有木塔贯穿,贮存经书佛像,塔中有轴,可以转动,是佛教法器演化来的建筑物。

一块通高9.87米的石碑,正面刻有乾隆皇帝手书“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字,背面刻的是他撰写的碑记,主要内容是叙述修竣昆明湖始末。

【佛香阁】坐落在万寿山前山60多米高的山坡上,外形是按照武昌黄鹤楼设计的,八面三层四重檐,高41米,下有高21米的石砌方形须弥座,气势宏伟,是全园的中心建筑,成为颐和园的标志。

咸丰十年(1860年),佛香阁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历经3年时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

佛香阁一层内供奉着一尊五米高的南无大悲观音菩萨铜胎鎏金站像,二层正中挂着一幅万寿山昆明湖石碑拓片,乾隆皇帝御题碑文记述了昆明湖的挖掘经过。

阁中有4根高达30多米的擎天柱,是用坚硬的铁力木制作的。

【四大部洲】坐落在万寿山后山中部,是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l795年)仿照西藏桑鸢寺而建造的,因山顺势,就地起阁。

前有须弥灵境(现为平台),两侧有三米高的经幢,后有寺庙群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这是四大部洲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园中最大的一座佛殿。殿内正中供奉三世佛,两侧供奉十八罗汉。

按照佛教圣典《阿含经》所说,人间有四个天下,也就是四大部洲,位于须弥山四方的咸海之中,分别象征四类社会阶层里的人道众生。

颐和园的四大部洲就分布在象征须弥山的香岩宗印之阁的四周,完全按照《西游记》中所写的顺序布局兴建:东边是东胜神洲,西边是西牛贺洲,南边是南瞻部洲,北边是北俱卢洲。

它们的建筑平面分别为正方、三角、圆、半圆形,以对应地、火、水、风。

在四大部洲之间还有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的八个附属洲,即每一个大洲的左右各有一小洲,也就是八小洲。

南北部有代表佛教“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塔上有十三层环状“相轮”,表示佛教中的“十三天”。塔型别致,造型端庄美观。

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间有两座凹凸不平的台殿,一座代表月台,一座代表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

这处建筑群融合汉、藏两地的建筑特点,依山而筑,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宏伟的气势。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曾经局部修整,近年来大加修复,再现了乾隆时期的规模。

【多宝琉璃塔】在万寿山后山,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是昔日清漪园中留存下来的精美建筑,弥足珍贵。

这座塔是砖结构,平面八角形,7层,高16米,采用了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建筑方式。

整个塔身用七色琉璃瓦镶砌,造型优美,比例匀称,色彩丰富,小巧玲珑,外表满嵌彩色琉璃小佛,是琉璃塔中的杰作。

塔身下承汉白玉须弥座,四周围以红墙,前设冲天两柱牌楼一座,对面立有以汉、满、蒙、藏文镌刻的《多福琉璃塔颂》石碑。

【东宫门】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是光绪皇帝御笔亲题。

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

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上雕刻着二龙戏珠,乃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中移来的。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皇帝和后妃们出入。

【仁寿殿】位于东宫门内。以仁寿殿为中心,包括南北配殿和仁寿门外的南北九卿房,当年是乾隆皇帝临朝理政之所,也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事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陈设主体布局大致相同,都是皇家宫殿特定的陈设形式。

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曾经分别是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成为皇帝和后妃在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慈禧太后一度把这里作为寝宫。

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花卉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

“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

【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后檐及两配殿均砌有砖墙与外界隔绝。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经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所以,这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大戏楼】位于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

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

戏楼共3层,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顶板上有“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演员既可以从“天上”而降,也可以由“地下”而出,还能够引水上台。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畔,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长728米,273间,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它把分布在前山的建筑群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并使万寿山和昆明湖之间形成了和谐的过渡。

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万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

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民间故事等,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葬花、《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救主、《西游记》中的师徒取经、《水浒》中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民间故事中的岳母刺字、牛郎织女、断桥相会等。

1990年,颐和园长廊被《世界吉尼斯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驰名中外。

【昆明湖】清代皇家御苑园林中最大的湖泊。据说从空中俯瞰,昆明湖呈现出一个寿桃的形状,整座园林有“福山寿海”的美意在里面。

湖中的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片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一片水域各有一座湖心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堤岸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一派江南风光。

玉带桥作为西堤六桥中唯一的拱券结构的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

在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

东岸分布着乾隆年间铸造的铜牛和建造的知春亭、文昌阁、廓如亭等著名景观。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用以连接东堤和南湖岛,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连接湖岸和南湖岛,是园中最大的一座石桥。

石桥两边栏杆上有大小不同、精雕细琢的544只石狮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据传铜牛是1755年为镇压水患而铸造,牛背上刻有乾隆皇帝手书《金牛铭》。

铜牛与真牛一般大小,昂首竖耳,目光炯炯,神态警惕地注视着昆明湖。

南湖岛上有龙王庙、月波楼、云香阁、涵虚堂等建筑。

【清晏舫】俗称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其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建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

石舫长36米,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

【文昌院】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

馆内设有六个专题展厅,陈展了上自商周、下迄晚清数以千计的颐和园精品文物,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书画、古籍、珐琅、钟表、杂项等,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诸多门类。

由于颐和园特定的皇家环境,这些艺术品代表了当时最好的工艺水平,许多珍品在当时即为国之重器;馆中还陈展了部分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它们与帝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是中国皇家文化最具真实性的物证。

【文昌阁城关】是颐和园内六座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主阁两层,内供铜铸文昌帝君和仙童、铜特,与昆明湖西供武圣的宿云檐象征“文武辅弼”。

所谓“铜特”,是用铜铸造的“特”。传说这种叫“特”的神兽是文昌帝君的坐骑,形状为骡身、马头、驴尾、牛蹄,因此还有“四不象”之称。

其他五座城关是紫气东来城关、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千峰彩翠城关。它们是颐和园建筑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叫“城关”,是因为造型与历史上的许多城关相似,只不过不具有防御功能罢了。

【听鹂馆】原本是乾隆皇帝为其母亲所建,内有两层的戏台,因古人常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的优美动听,故名“听鹂馆”。

【谐趣园】仿照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坐落在万寿山东麓,其名称取自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这是一座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园内共有亭、台、堂、榭13座,用百间游廊和5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

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耶律楚材祠】坐落在昆明湖东岸。耶律楚材生于1190年,死于1244年,字晋卿,晚年号玉泉老人,佛号湛然居士。他曾经拜佛学大师、历史上著名的高僧万松行秀为师。

当年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队攻陷了中都城,烧毁了金朝的皇宫,遣散了金朝的留守官员,却留下了这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时为金朝的左右司员外郎)。

耶律楚材后来成为元朝的中书令,是元代著名的大政治家和精通儒学、佛经的大学者。

【苏州街】四大部洲建筑群后山的后湖区碧波荡漾,古木参天。80年代恢复的苏州街长约300米,依山傍水,店铺林立,古色古香。

这条街又称“买卖街”,是仿照江南水镇而建的。在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行时开始“营业”。

咸丰十年(1860年),这数十处店铺被八国联军的强盗们焚毁,1986年重建。

●静明园(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明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西侧的玉泉山麓,是著名的“三山五园”中的“五园”之一,而它所在的玉泉山则是“三山”之一。

金代,开始在这里建造芙蓉殿(也叫玉泉行宫),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又修建行宫,初名澄心园,后更名静明园。

1860、1900年,静明园遭到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两次焚毁。新中国成立后,对此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绿化。

园内尚有诸多著名景物。

玉泉,被乾隆命名为“天下第一泉”,“玉泉趵突”乃燕京八景之一。

玉峰塔,位于玉泉山主峰,为八角七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高47.7米,“玉峰塔影”是静明园十六景之一。

华藏塔,一座八角七级密檐式汉白玉石塔。

澄照关,关上雉堞相连,高度超过6米。

楞伽洞,洞中有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清代密宗摩崖造像。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由衷感谢摄影者)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