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线徐州
离别最好的季节是暮秋。
彼时的风,已无限接近冬的寒凉。
天是浅浅的青,叶是萧萧地落。
白衫公子剑眉下一双含情目,
翠衣小姐早就哭湿了手绢,
人已顾不上打扮,又瘦了好几个码,
远远望见长亭,
便知这段同行的路已走到了尽头,
才经相见欢,又遇相思苦,
顿时恨从心头起。
可长亭何辜,
要承受这些离散的酸楚?
亭子,出现在车马辚辚的官道上;
出现在凭栏怀古的半山腰;
出现在小桥流水的园林中;
也出现在中国诗词文章的意象里。
李白说: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王实甫则是借了莺莺的口,说: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云龙山,有许多亭子,
最著名的有十八座。
放鹤亭、招鹤亭、利济亭、谊亭、
姜公亭、御碑亭、怀古亭、抗战亭、
流碧亭、听雨亭、望湖亭、怡然亭、
喜雨亭、醉石亭、挂剑亭、半山亭、三让亭、
代笔亭。
他们有着不同的风姿,
或是庄重大方的,
或是小巧玲珑的,
诞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书写了各自不同的故事。
惟有一座亭子,
虽然它已经消失了60多年,
却依然在青史上留下姓名。
它就是代笔亭。
1980年出版的《徐州市旅游服务指南》记载:
“由兴化寺循石阶路而下,
距和平路约200米处有一大盘石,
石上刻有正楷直书‘阿弥陀佛’四个大字,
每字径宽一尺,除‘佛’字外,
其余三字都还清晰,
盘石上还有马蹄印两处,较真马蹄印为大………
解放前,大盘石上还建了一个亭子。”
这亭子便是代笔亭。
代笔亭原位于云龙山东大门外,
是为了保护巨石上“阿弥陀佛”四字石刻
及“关公马蹄印”所建。
叫“代笔亭”,即谓拓跋焘以铁鞭代笔之意。
亭为长方形,中立石碑,
徐州人习惯称为“马蹄亭”,
是徐州市确立的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的是,上世纪60年代,
此亭由于年久失修,
在一次暴风雨后,自然坍塌。
据《徐州志》记载,
公元451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挥军南下,
路过彭城时,
手下的士卒用兵器依山崖雕琢了一个巨大的佛头,
所以后世人把这座山叫做石佛山,
石佛雕刻处叫做佛头岩。
传说拓跋焘在佛头岩东北的石壁上,
用铁鞭敲击刻画出“阿弥陀佛”四个大字,
字体独特,熔铁般神奇。
关于马蹄印和石刻的传说虽已不可考,
但印记却留了下来。
2016年,云龙山东坡一块山体岩石上,
徐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岳凯清理出了
两处大致呈半圆形的“马蹄印”,
一处“阿弥陀佛”等字样石刻,
以及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柱洞。
那个圆形的柱洞,
就是代笔亭的柱础。
2020年,根据大盘石上的遗迹,
云东文化街区依托云龙山景区、
兴化禅寺等节点,
开始重塑代笔亭原貌。
规划中的代笔亭位于云东文化街区,
古柱础现存在石刻一侧。
立面造型选取石柱、斗拱、塔状宝顶,
构成较早期凉亭风格,
形成石上生石柱,石柱起木亭的意向。
目前代笔亭深化图纸已经完成。
预计今年年底前,
代笔亭就可以全新亮相了!
云龙山十八亭,
就要到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