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近日引发争议。有网友表示插画中的孩子们存在眼距过宽、塌鼻梁、发际线过高等情况,“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随后,人教社回应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
教材插图争议尚未平息,一本儿童绘本中的图片又引起了关注。在这本名为《流汗啦》的绘本中,两个小男孩双手抱着一个小女孩的手臂,伸出舌头舔着。
不论教材还是绘本,既然锁定读者群是孩子,那么其中的插画显然应该是美育的一部分,向孩子们传播爱和美。
缺乏美感正是上述图片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也许有人会说,对“美”的判断因人而异。但这句话实在似是而非。首先,教材属于公共产品,必须坚守大众审美标准,否则只会引来混乱。其次,《流汗啦》虽然不是教材,但据出版社介绍,它是面向“3至6岁的孩子”的科普绘本,作者和出版方即便有意标新立异,又怎能拿儿童读物来做试验?
更何况,如果说人教版教材插图主要是缺乏美感,那么《流汗啦》的插图简直可称“画风猥琐”,很多家长看到图片都感觉不适,遑论孩子?要知道,儿童读物不只关系审美培育,更关乎价值养成。类似图片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不良诱导作用,是家长们合乎情理的担忧。
儿童教材、读物的插图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
一个解释是出版社为节省成本,不愿请高水平的画手所致。
由于契合市场规律,这个解释看上去有一定道理。但是却禁不起一个反问:即使出版社只愿意用很低的价格请水平不高的画手作画,而且事实上也确实不尽如人意,但这样的作品最终能够出版令人错愕,因为出版物有严格的把关制度,更不用说儿童读物和教材了。
儿童读物质量粗劣的问题正在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5月25日,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江西省儿童读物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相当多的儿童读物存在“不良行为诱导”、“粗俗用语”、“暴力、篡改经典”等问题。
相关问题之所以容易发酵,实际是社会观念在变化和进步的自然结果。
一本《脑筋急转弯》中设问“《狼来了》的故事给人什么启示?”回答是“谎话只能说两次。”
如果是过去,很多家长看到最多可能只是付之一笑,但当下却能很快意识到,类似答问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不利影响。人教版的上述教材已经使用了几年,却意外在今年引发轩然大波,同样反映出社会的认知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这一变化无疑在警示儿童读物出版方必须精益求精,无论出于什么初衷,粗制滥造都意味着极大的风险。而对相关机构来说,也应该跟上公众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对儿童读物的把关持更加严格更加精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