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何菲住在上海长宁新华社区,新华社区以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闻名,历史底蕴深厚,人文荟萃。近日,何菲所在的小区迎来解封,她骑着共享单车前往新华路、华山路、法华镇路、定西路、泰安路、番禺路等六条人文景观道路。让我们通过嘉宾的镜头和她细腻婉约的解说词,来看看正在陆续苏醒的这些上海小马路。
这些天,小区解封了,能骑着小黄车在我所居住的新华社区溜达,给了我很大抚慰。车兜里装着可乐,初夏的风轻盈可人,法国梧桐看上去像巨大的莴笋。上海醒了,还未洗漱,但我的心渐渐晴朗起来。
3月末的新华路和现在的新华路,马路有了绿荫,路上多了骑行的市民
新华社区地处长宁区内环以内,温馨高雅,安定祥和,梧桐咖啡,以"人文新华"为主线,有新华路、华山路、法华镇路、定西路、泰安路、番禺路等六条人文景观道路。这一带的阡陌巷弄是我最基础的生活圈。
新华社区位于新华路街道,是上海首批“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试点之一
上海开埠以后,这里也成为外国人在亚洲的黄金落脚地。1920年代,美商普益地产公司在哥伦比亚路,也即如今的番禺路周边购地百余亩兴建品质住宅区,作为在沪侨民和达官贵人聚居的后花园,这片区域因此被誉为“哥伦比亚生活圈”。
左图为3月28日何菲在浦西封控之前的骑行,右图为5月17日骑行所用的共享单车
浓荫密布、花木扶疏的新华路是“上海第一花园马路”,有着隐忍而不失优雅的故事感和欲说还休的氛围感。在新华路上,邬达克经典的建筑设计作品“外国弄堂”、各国风格的老别墅、红色革命家的旧居、公使领事的官邸、近代民族资本家的私人别墅、上海影城、民族乐团、轻音乐团,星罗棋布。
华山路上骑行的市民
漫步时,路上时常能看见文艺界人士与老派文化名人。记得之前几天,我骑行在飘着梧桐雨的新华路时,看到一些商铺做着复工前的准备,超市门口已然有了探店的街坊邻里,让人提早看到了微妙的生机。
“Tony老师”在为社区居民理发
我想,上海如果是一件衣服的话,新华社区就是上海的里子,它并非一线明星,却是品质和价值的明证。很可贵的是,它仍保存着被忽视的世俗文化和市民价值。这里不仅有上生新所哥伦比亚花园、华山绿地、幸福里等知名项目,还有着定西路、凯旋路、法华镇路、幸福路等蜿蜒逶迤、各具特色的小马路。这一带的邻里生活小店貌不惊人,却强韧而美好,历来是魔都流行美食、人文风尚的风向标之一。最近它们陆续苏醒,我想慢慢的都会好起来的。
新华路上的咖啡店已经开了
小区闭环以来,家里的北阳台成了我最喜欢驻足的地方,那是能看到最远方的所在,拿着望远镜,喝着黑咖啡。我想,也许开放程度越高的城市,自我修复能力也会越强吧。每一次风浪,也是一次成熟与新生。
新闻晨报周到APP记者·严山山
图片来源:由被采访者提供
来源: 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