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美人——甄夫人,为何会与曹氏父子传出“四角恋”?

旅游 召召叙史 2022-05-26 09:36

原标题:三国美人——甄夫人,为何会与曹氏父子传出“四角恋”?

三国时代的许多女性,让人印象深刻。如坊间虚构的貂蝉,竟一跃成为“四大美女”之一;除她以外,便属甄夫人风头最盛。

在不少读者心中,她是传说中的“洛神”,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令人心向神往。

基于此,甄夫人与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展开的“四角恋”,也闹得沸沸扬扬。

那么,风花雪月的背后,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桃色”绯闻呢?这些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故事,又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一、历史上的甄夫人

甄夫人,或称甄氏,乃魏文帝曹丕之妻、明帝曹叡之生母。她出身于中山无极县大族甄氏,素有贤名,后为袁绍次子袁熙之妻。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打下邺城,曹丕在入城后,见甄夫人貌美,遂将其纳入房中。

在嫁给曹丕后,甄夫人为其诞下曹叡与东乡公主。值此期间,甄夫人依旧保持着她的贤名。

据《三国会要》记载,称象的那位曹冲因病去世,曹操怜惜幼子,遂从甄氏中找了个年纪差不多大的女子,为其配了冥婚。

显而易见,甄夫人的贤名为家族增添了不少名声,就连曹操都承认这一点。

不过,有一个人却对曹丕的做法表示反感,他就是汉末大名士孔融。听闻曹丕纳了袁熙妻子后,孔融专门写了一封信给曹操,信中提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孔融是孔子的嫡系后人,向来以博学而闻名。曹操收到信后,竟信以为真,还向孔融询问这件事的出处。

不料孔融却回复道:“以今度之,想其当然耳。”其言外之意就是指,曹丕可以抢夺袁熙的妻子,那么武王也可以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旦。

可见孔融此言,是对曹氏父子强抢人妻的嘲讽。偏偏这种事情,曹操自己也干过不少,诸如尹夫人、秦夫人、周姬(小说中邹姬的原型),皆与甄夫人有类似经历。

孔融如此直言不讳,终究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进大汉丞相。

不久后,孔融随即被冤杀。一时间,北方名士无不噤若寒蝉,不敢再高声妄言。但这种“白色恐怖”,并无法堵上后人的嘴。

二、甄夫人与洛神

甄夫人一生中,最令人非议的,还是她的死亡之谜。黄初二年(221年),曹丕称帝后次年,便将甄夫人赐死。此事暂无争议,有争议的地方在于:曹丕赐死甄夫人的动机。

陈寿《三国志》称甄夫人因妒而生怨,方才触怒曹丕;但《汉晋春秋》却说甄夫人之死为郭女王(即郭皇后)等人构陷。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证实了甄夫人之死背后的扑朔迷离。传至后世,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甄夫人竟然与曹植有染,曹植所作《洛神赋》,原名即为《感甄赋》。

曹丕撞见二人奸情,这才在盛怒之下赐死甄夫人。

这种说法,在魏晋以降便非常流行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甚至有诗云:“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唐人戏说、臆测历史的现象,屡见不鲜。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的杜牧,也曾写过“春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让曹氏一族的“绯闻”愈发流传。

宋代小说《太平广记》中还提到:有人曾邂逅洛神,后者自述道:“妾,即甄后也。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

诸如此类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屡见不鲜,甚至在大众眼中,《洛神赋》就是曹植为纪念甄夫人所写的。

然而,这毕竟只是坊间传闻,没有任何史料能证明:曹植与甄夫人有过纠葛。

最直观的表现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些笔记小说,也鲜少把曹植与甄夫人联系在一起。

在“贬曹”风气的日益高涨下,倘若两人真有关系,这些笔记小说、志怪趣谈又怎么会放弃这些“素材”呢?

由此可见,甄夫人与曹氏父子的“四角恋”,当为后人杜撰,可信度不高。

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却不由令人反思:为何会出现此类“绯闻”?这些“桃色”故事又为何会有市场?

三、曹操形象的坠落

实际上,后人对曹氏父子的抹黑,并未是空穴来风。在当时,便有孔融这样的人对曹氏进行挖苦、嘲讽,更别提后人了。

南朝刘宋时期的皇族刘义庆(宋武帝刘裕之侄),其代表作《世说新语》中,便记载了不少曹氏父子的“黑料”。

大家耳熟能详的“七步成诗”,便出自于此。此外,里面还“杜撰”了曹操、曹丕父子二人的诸多荒诞、残暴往事。

比如曹丕用枣子毒杀了亲弟曹彰,又如曹操年轻时,曾与袁绍合谋抢亲。作为“桃色”故事的常客,甄夫人也“友情客串”了一回。

据《世说新语·惑溺篇》记载:“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哀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即曹丕)已将去。”

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意思是说:曹操听闻甄夫人有美色,不惜打下邺城;但没想到,曹丕先下手为强夺了甄夫人。曹操听说后,懊恼不已,只能作罢。

不可否认,刘义庆编著的小说《世说新语》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鲁迅先生曾赞其为“名士底教科书”。

但从立场来看,刘义庆毕竟是刘姓皇族,对同为汉室后裔的蜀汉政权多有感同身受。因此,篡汉成功的曹操、曹丕父子俩,难免要受到他的挖苦。

需要注意的是,刘义庆与曹植拥有类似经历:二人才华斐然,且都因为出身宗室而受到君王猜忌,不得不借助文学活动抒发内心的愁苦。

因此,刘义庆对曹植充满了同情与理解,这导致曹植有幸逃过了他的编排。

反观曹操、曹丕,却在逐渐壮大地“贬曹风气”中坠落,成为不少文人揶揄、嘲讽的对象。

不过,及至唐宋时期,曹植仍免不了与甄夫人“谈上一场恋爱”,这又是为什么呢?

四、文人的想象力

唐宋时期的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除了唐诗宋词外,各种传奇、笔记小说也非常流行。

加之印刷术有了长足进步,导致此类话本愈发流行。曹植与甄夫人展开“交集”,也是因为文人的臆测:从某种角度来看,两人其实也有不少共同点。

黄初二年(221年),甄夫人去世;黄初三年(222年),曹植作《洛神赋》。这一前一后,给文人留下了想象空间。

一方面,有人认为,曹植与甄夫人都曾反对曹丕的篡汉之举。甄夫人不愿为魏朝之后,曹植听说曹丕代汉后,竟然“发服悲哭”,引来一片哗然。

另一方面,甄夫人与曹丕一样,都是被封建帝王(曹氏父子)打压的对象。

甄夫人虽有贤名,却也被曹操、曹丕父子警告过;曹丕夺嫡失败后,日夜酗酒,还当众藐视皇权,所以经常受到曹丕的苛责。

文人的情感是丰富、充沛、富有想象力的。在他们看来,曹植是把甄夫人视为“同道中人”的。

但这种感情,只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情,而非男女之间的欢爱。这么一来,曹植听闻甄夫人暴毙后,才会专门为其作《洛神赋》。

但对市井百姓来说,他们出于八卦心理,往往会忽略两人之间的“共情”而更愿意相信他们的“绯闻”。

于是乎,甄夫人与曹植之间的爱情故事,才会以讹传讹,流行于坊市之间。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世说新语》

《三国会要》

《太平广记》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