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从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出发,沿着青山盘旋而上,碧水逶迤的木黄河被甩在身后,车行十几分钟到达李家沟村,看到李传相时,他正蹲在五组的蓄水池旁检查水管是否通畅。
“把蓄水池守好,大家才有水喝。”自2014年李家沟村修了蓄水池,村里便陆续安排管理员护水,李传相是其中之一。
“以前天不亮就得去排队挑水,不然没水喝。”位于木黄镇西北部的李家沟村,海拔高度876米,比木黄镇高出200多米,尽管木黄镇水资源丰富,但一到枯水期,镇里的水通不到村里,李家沟村的群众就缺水喝,村里修了蓄水池,李传相等群众都十分高兴。
“缺水喝的时候,洗菜水都要用来喂猪喂牛,舍不得浪费一滴,有了蓄水池反而浪费起来了,加之没人管护,到了枯水期还是没水喝。”提及过往,李传相无奈地摇了摇头。
“必须要制定管理条例。”李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家强说,为了达到有人管水、有钱管水、有水可用、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目标,李家沟村通过开群众会等方式,征集群众意见,针对7个蓄水池,制定7个管护方案,实现每个水池有人管,每家每户有水喝。
“每组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收费标准也不一样,大家都乐意,也支持。”李传相说,五组共36户36个水表,根据大伙意见,每户每年缴纳15元管理费,水费按照1.3元/方计算,年底一次收取,当年水费管理费作为管理员工资及管道维修费资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是供水保障的基础,是重点民生工程,为了让全镇44个村(社区)的274 口蓄水池有人管护,木黄镇以党建为引领,通过聚支部合力、建立用水协会、制定收费制度、完善管护机制等措施,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镇级层面建设高素质带头人队伍,以党建聚支部合力,通过村党支部及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召开农村饮水运行管理联席工作会,带头提升整体优化行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挂钩党建联系点制度,帮助基层解决饮水热点难点问题。
木黄镇各村支两委结合群众意愿探索用水管理模式,并绘制饮水管网分布图,制定农民饮水协会章程等,引导农民自愿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民主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负责人。2022年4月底,全镇44个村建成农村用水协会。
按照“补偿成本并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供水水价,木黄镇人民政府出台统一指导性收费标准,各村灵活调整,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做到水费收取标准、收费明细账、支出明细账“三公开”,收支“两条线”。确保群众长期受益,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
同时,各行政村采取村民自主管理模式,对农户情况进行调查和登记,通过划分用水小组、制订饮水工程管理制度,明确有关各方权利、责任、义务,合理确定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区域,统一组织工程维护,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木黄镇密切联系实际,以一个水池为单位,根据全镇水源274处,调节池 274 口,铺设输供水管道 331836.2米,实现饮水安全全面覆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佳佳
编辑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