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市大关镇:村庄“红底”变村庄“红利”

旅游 天眼新闻 2022-05-25 16:38

原标题:黔西市大关镇:村庄“红底”变村庄“红利”

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挖掘红色文化,建设红色革命历史瞻仰点。

“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许多单位到丘林村开展学党史、听解说、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沿途给游客讲解红色故事。丘林村热闹起来,乡亲们的日子也跟着红火了起来。”说起担任红色故事解说员,朱琳霞无比自豪。

朱琳霞所在的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位于乌江上游鸭池河北岸,是有名的红色村。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强渡鸭池河天险挺进乌蒙大地,拉开了乌蒙回旋战的序幕。红军在大关镇开仓放盐救济穷苦“干人”,在此留下了深厚的红色文化。

丘林山水美如画

去年6月,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获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黔西市坚持以党建引领,统筹多部门力量,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1680万元,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着力将丘林村打造成为以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样板村示范村。

建好战斗堡垒,凝聚振兴力量

“能参与家乡发展,见证家乡的蜕变,有一种不一样获得感。”丘林村90后大学生蔡伟感慨道。

原本在贵阳一家公司工作的蔡伟,接到大关镇党委书记的亲自邀请后,毅然决定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返乡参与家乡建设。通过换届,蔡伟成功当选为丘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过去的丘林村,支部建设运行不规范,能力强、学历高的年轻人不愿进入村“两委”任职,班子成员学历多为初中及以下,平均年龄更是高达56岁。

丘林村红色文化传承实景教学点

建强红色村党组织是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重要内容。

丘林村以建强村级党组织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两个主导产业,设置产业发展党支部和旅游服务党支部,将支部建在产业上,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以第十一届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年轻大学生请回来,把退役军人招进来,把致富能人吸纳进来。

“村干部年轻有活力,经常召开群众会给我们讲村庄发展规划,带着我们搞产业,搞乡村旅游,我们大力支持。”村民蒙光明说,群众亲自参与村庄发展,参与感、满意度增加,干群凝聚力更强。

如今,丘林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仅36岁,2名本科大学生加入班子,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明显提高,为建设红色美丽村庄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发展优势产业,带富一方群众

阳春三月,走进丘林村,满山的桃李花应季盛开,奔流的鸭池河蜿蜒穿过花海,阳光洒在悬崖峭壁上,映衬出一幅绝美山水画。

“我家种了20亩李子,搞乡村旅游后,到丘林村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水果销量也越来越好,每亩年产值可达4000余元。”眼看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村民李永华每天穿梭在李子园中清理杂草。

阳春三月,丘林村鸭池河河谷漫山遍野的桃李花竞相盛开。

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丘林村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乡村旅游业和经果林产业。

在村“两委”带领下,丘林村发展种植百花桃、酥李、蜂糖李等3000余亩,每到桃李花开、果实成熟的季节,游客纷纷来到丘林村赏花、摘果,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经果林产业与乡村旅游业互促互进,发展势头迅猛。

此外,丘林村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整合闲置资源,通过项目建设改造教育培训点,完善教育培训设施,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与群众开办的农家乐、民宿等,共同形成了新的产业体系。

“2021年我家共接待了5批培训班,提供床位18个,并承包培训餐饮服务。”丘林村农家乐老板刘勤军高兴地说到,“单单我一家,餐饮收入就有1万余元,住宿收入4万余元。”

“党组织带领群众抱团经营,既盘活了群众闲置房屋带动增收,也解决了培训基地住宿需求问题。”这两天,蔡伟忙得不可开交,已有4个培训班找到蔡伟预定培训场地。

宜居农房项目

在丘林村党总支带领下,群众通过“宜居农房”项目将房屋改造成为民宿、农家乐,入股党总支领办的合作社作统一经营。目前,全村已有49家农户开展住宿、餐饮服务,提供床位244个。

随着来到丘林村开展教育学习、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当地群众收入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2021年,通过承办培训班带动当地群众增收25万余元,村集体合作社增收8余万元。

提升治理能效,营造文明乡风

“严治家、敬长辈;明事理,学法律;知荣耻,晨健体;不欺人,守信义。”走进村民冯成志家,门前花团锦簇、房后桃李盛开,屋外青瓦白墙、屋内干净整洁,家风家训牌挂在房屋醒目处。

实施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群众幸福感。

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以来,丘林村党总支围绕提升乡风文明,组织开展村规民约制定、文明家庭创评、家风家训牌认领等活动。

“群众通过扫描门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查看村务党务,各项惠民政策、补贴公开透明了,群众矛盾也少了。”大关镇党委副书记、丘林村驻村领导崔灿说,数据平台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村庄治理能效的法宝,通过打造数据平台,群众可随时随地监督民生事务。

此外,群众通过平台留言通道进行服务“点单”,平台指挥中心根据服务类型准备相关资料进行“配餐”,志愿者开展上门服务进行“送餐”,群众在家中便可办理所有事,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群众不跑路”的跨越。

通过认领、群众评议、公示、挂牌等流程,丘林村12户群众成功获得家风家训牌,18户群众获评“文明家庭”,顺利通过“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复查测评,用实际行动守住了文明村庄“金字招牌”。

“鸭池河 丘林村 丘林那个桃花满山红,红军那个路上果子香 红军那个路上奔小康哎……”清晨,村民冯守琴唱着自己的原创歌曲《鸭池丘林美》,用歌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转变农民群众思维,使其成为村庄治理的参与者、享受者和主人翁,共同营造文明乡风才是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更是乡村振兴之“魂”。

如今的丘林村,依托“红底”发展“绿的”产业,红绿交织、山水映衬,群众“口袋”“脑袋”双富裕,和谐文明蔚然成风,红色文化已然成为带动群众大步迈向乡村振兴的“红利”。

通讯员:卢浪

总监制:熊礼富   监制:杨骐华

编审:许君友   编辑:胡妍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