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喜欢欣赏风景秀丽的景色,有些人喜欢参观主题不一的博物馆,有些人喜欢体验古色古香的古建筑。正是由于不同旅客对景观提出的不同要求,才涌现出多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建筑或风景,比如荷兰这个“重口味”博物馆,该博物馆分为多个区域,共同展出了两性知识。西方人大大方方进入博物馆,脸不红,心不跳,表示很正常。中国旅客进入博物馆后,十分害羞,且不敢看。
阿姆斯特丹
1985年,西方国家逐步加深开放程度,尤其是荷兰。为进一步展现两性基础知识,这使得阿姆斯特丹出现荷兰两性博物馆。该博物馆距离中央车站并不远,游客通过火车到达中央车站后,没走几步路,即可到达荷兰两性博物馆。该博物馆并不是免费开放的,人们需要支付五欧元的门票费用。
人们印象中的阿姆斯特丹充满人文气息,鲜花和绿草共同生长,逐步形成风景如画的极致场景。事实上,真实的这里并非如此,它以独特且宽容的状态,展现人世间的堕落与沉醉。虽说人世间存在着既定的规则,但阿姆斯特丹的社会秩序与人文状态无一不在挑战传统的原则和道德。两性博物馆就很大胆,但出现在阿姆斯特丹也就不那么稀奇了。
两性博物馆
博物馆在建造之前,当地居民就保持着开放的生活态度。他们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两性知识,小时候,父母和老师便会向孩子们传输基础知识。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逐步拓宽获得知识的渠道,两性博物馆是重要渠道之一。
该博物馆分为上中下三层,最底部一层分别是两厅和走廊。一层中央大厅十分开阔,并保存了玛丽莲梦露的蜡像。第二层和第一层通过旋转楼梯连接,增加两性博物馆的时尚感和神秘感。博物馆存在着与两性相关的摄像作品和雕塑,每件作品富含的寓意不同。设计师在完成作品设计和寻找灵感时,大都围绕着这个主题。
除此之外,博物馆中的用品来自多个地区,比如来自亚洲的艺术作品。此外,博物馆还收藏面具和浮世绘画作品,反映出不同宗教与哲学背景下的态度与看法。
尼泊尔和印尼的部分雕刻艺术品位列其中,给人一种强烈的冲突感和无力感。艺术作品不在少数,同时张贴着画报和摄影作品。游客无法得知摄影作品中人物的具体姓名,为进一步保护作者及人物隐私,博物馆并未标明具体信息。
除了与男女两性相关的艺术作品之外,博物馆还展出同性相关的艺术作品。此类型的作品大约为25%,虽不及男女两性艺术作品,却可以看出官方对同性十分宽容。部分旅客到达荷兰两性博物馆后,以一种认真且宽容的状态接受博物馆中的一切展品。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旅客会脸红,但当地居民早已习以为常。
事实上,全球分布着多家两性博物馆,荷兰两性博物馆并非个例。20世纪90年代,哥尔哈根市出现了一座两性博物馆,该博物馆开放后,立刻引起讨论,主要围绕两性主题。2005年,出现一家两性主题公园,公园中出现了82件雕刻艺术品,涉猎范围较广。
巴黎作为浪漫之都,其中不乏年轻男女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于是当地两性博物馆由此诞生。相比于其它两性博物馆只在白天开放,这个博物馆日夜都开放。
总结
小时候,父母极少向孩子传输两性知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提到相关话题时,立刻产生害羞和紧张的情绪。初中阶段,生物书涉及到相关知识点,部分老师只让孩子默默学习,而并非在课堂上传输知识。
反观国外居民对两性知识的普及,就比较开放,那些两性博物馆也是普及知识的地方。但对我们来说,确实是觉得这些有点“重口味”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荷兰“重口味”博物馆,游客进去不敢看,当地人:很正常
荷兰这个博物馆真开放,摆放的东西让中国游客不敢看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