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您将我带走,我就送您戴一顶白帽子。”王字的头上加一个白字,就成了皇上的皇。这句话说的十分巧妙,姚广孝与朱棣第1次见面的时候,姚广孝信誓旦旦的对朱棣说了这番话。果然姚广孝并没有食言,他想尽办法尽心辅佐朱棣,直到帮助他成为皇帝,坐上龙椅。
朱棣顺利的登上皇位以后,姚广孝依然初心不改,对朱棣尽忠竭力,丝毫没有索要多余的赏赐。直到姚广孝久病缠身,时日不多的时候,他才对朱棣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破格从牢里放了一个人。那么这个神秘这人到底是谁呢?姚广孝为何在临死前才提出这个请求?
有心栽花花不开
此事要从朱允炆成为皇帝的接班人说起。皇室宫廷里历朝历代都少不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谁能成为太子,谁能顺利登上下一任皇位,都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大事。朱元璋是出了名的疑心多,他所选出的太子一定是能让他感到放心的人,在此情况之下向来老实憨厚为人善良的朱标立承蒙朱元璋的厚爱登上了太子之位。
时也命也,朱标立虽然为人宽厚,在学习方面也是皇子们当中的佼佼者,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他患上了严重的疾病。经过医生的救治,朱标力还是与世长辞。朱元璋在悲伤之余亦是十分的头痛,谁来担任太子再一次成为了困惑他的难题。
朱标力的去世也在后宫掀起了一阵风浪,皇子们都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朱元璋年事已高,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闹得天翻地覆,互相残害。朱元璋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为了让朱允炆积攒更多的实力,朱元璋特意安排了一个他信得过的大臣辅佐朱允炆。与此同时,朱元璋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尽管是立过大功的将军,也不能保证他忠心不二。于是特意制造了一些契机和借口,将那些有潜在威胁的将领杀掉。为了防止其他人造反叛变,特意下令要求藩王,不可以私自进入京城。
此时朱元璋的人生旅程,可谓到了日薄西山之时,他的身体逐渐的衰弱。幸运的是他在临终前将皇位托付给了他信任的人,也算是可以安心的去了。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逝世,朱允炆成为了新一任皇帝。
意想不到的危机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是一国之君,朱允炆登上皇位以后,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希望做一些事情来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他想向世界宣告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在很多经验丰富的大臣的辅佐和指引之下,朱允炆进行了改革,推行新政,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同时对很多人进行赦免。
国泰民安一片昌盛,朱允炆对他自己十分满意,对江山社稷的现状也尽在掌控。正当朱允炆觉得他没有辜负朱元璋对他的期待之时,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各个地区的藩王势力不断崛起,对朱允炆的皇位构成了威胁。
其中兵马最多,地盘最大的就是燕王朱棣,可是又没有什么理由直接将他取缔,毕竟他曾建立赫赫战功,只能杀鸡儆猴,废掉一些可有可无的藩王。
此时燕王朱棣坐不住了,他觉得大事不妙,他立即叫来,姚广孝共同商议对策。姚广孝其实原本是一名寺庙的僧人,由于朱元璋当皇帝之前曾经在寺庙居住过,因此他十分信任佛法,马皇后去世,他也特意找来了很多僧人为马皇后诵经朝渡。而姚广孝就是以此为契机,接触到了燕王朱棣,并毛遂自荐成为了朱棣最信任的谋士。
是和尚,也是谋士
姚广孝劝谏燕王朱棣,趁此机会夺取政权,这也是姚广孝一直以来的态度,他觉得身为亲王也要有野心,这样才能掌握权力,至于牟取的途径和名声并不重要,这本就是一个成王败寇的社会。虽然燕王朱棣曾经觉得谋反不太合适,但是既然他已经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倒不如将计就计。在姚广孝的出谋划策之下,朱棣演了一场苦肉计,他假装自己得了失心疯。
为了不让别人怀疑,朱棣下足了功夫,他居然把衣服脱光,并坐在猪圈里,与猪同食。他的这个行为彻底让朱允炆放下了戒备心态,甚至有些心疼这个叔叔。
当朱棣觉得时机成熟之时,他假借请君侧的名义率领兵马,发动了靖难之役。姚广孝在旁侧为朱棣加油鼓劲儿,尽管此事并不容易,肯定会打几个败仗,但是也不能放弃,一定要反得彻底。在姚广孝的支持之下,朱棣顺利的夺得了皇位,将朱允炆从南京城赶走,而朱允炆为了保命假借宫廷起火之名,顺势逃跑,被一个叫溥洽的和尚收留。
为了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朱棣将南京城翻了个遍,终于找到了这个叫溥洽的和尚,并且将他关入死牢。而姚广孝在朱棣顺利登上皇位之后,并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索要任何奖赏,还像从前一样忠心耿耿。
直到他临死之前才开口向朱棣提出了一个请求,这个请求就是将和尚溥洽从牢中放出来。由于姚广孝一直对朱棣没有二心,又到了临别之际,朱棣爽快的答应了姚广孝的请求。
结语
可见姚广孝是一个十分注重情义有充满智慧的人,他之所以没有在之前提出过这个请求,就是碍于身份。因为如果他在一开始便请求朱棣放过和尚,很可能会引来朱棣的疑心,那么就只能隐忍,等到临别之际再提出这个请求。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