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乡愁带】“大理府城” 巷子花香

旅游 大理文旅融媒 2022-05-25 20:14

原标题:【中国最美乡愁带】“大理府城” 巷子花香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的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废除元朝五级制行政区划的“大理路”,改设“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建新的府城,即大理古城;清军入滇后,沿明制。今日的大理古城便是明清时期大理府府治所在地,史称“大理府城”。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大理古城名列其中。

一水绕苍山 一山抱古城

千百年来,古人在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改造过程中,不断寻找最适宜的居住地点。由于自然力量与人力的悬殊,使得人们对自然产生畏惧,但随后逐渐发展为崇敬,认为人的行为必须符合天地的运行规律,即“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法体系,这就是中国古代的风水学说。风水学说思想直接影响了大理古城建设,人们通过对周围自然山水空间格局的察视,寻其脉络,将人工建设与这种脉络协调。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解读,寻找出城市与环境融合的切入点,作为城市营建的依据。

传统山水的理想格局是山环水抱,取山水聚会、茂风得水之地,山主静而属阴,水本动而属阳,动静相乘,阴阳相济,乃山水交会,有情之所钟。因此城选址应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通常理想的城镇与山水关系有以下三个特征:山环,即基址背后有主峰来龙山;水抱,即城被弯曲河水环抱,城位于凸岸处,水成为围合城的第一层次;龙穴,南北与东西轴线相交之点,为龙穴,一般定为城镇中心,在此设钟鼓楼或衙署前广场。整个城镇最好坐北朝南,地势平坦而具有一定坡度。

大理古城西枕苍山,东带洱河,龙尾龙首二关复抱其左右,呈“枕山襟河”之山水空间格局,且较好地满足了古代风水的要旨。古城周边“龙、砂、水、穴”这些山岗河川等自然要素条件与古城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关系。古城正位于主山之下的龙穴,坐西朝东,虽然不同于中原城池的坐北朝南的格局,却是利用苍洱间的自然地形,借苍山形成居高临下之势。

大理古城也因此得以苍山为壁,以洱海为壕,结合坝子南端的龙首关,坝子北端的龙尾关,把大理坝子围合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空间形态,构成南北防御天堑易守难攻。

九街十八巷 棋盘式布局

大理古城整体布局呈方形,为路网棋盘布局。清康熙《大理府志·卷六》“城池”载:“大理府城,一名紫城。明洪武十五年,大理卫指挥使周(能)筑,明年,都督冯诚率指挥使郑祥广而阔之。今城每方三里,高二丈五,厚二丈。砖表石裹。上置敌台十五座,铺三十就所。池阔四丈。城内驰道阔二丈五尺。四门各有楼,东曰通海,南曰承恩,西曰苍山,北曰安远。”1915年《大理县志稿》所辑“大理县城街市全图”显示,东西城门相错,间隔两个街区。南北城门设于古城主轴线的两端,两门相望,南北通衢。

现在古城的布局仍与其描述相符。古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

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的古朴、别致、优雅。从苍山俯看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使古城透出一种诱人气韵。街道两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

今日的大理古城,北起中和溪,南抵白鹤溪,东始东门村,西临214 国道。经过专家现场实测,今天的天理古城与西门至东门并行的洪武路为1.5千米,南门至北门为1.49千米,城池形态为方形,与清《大理府志·卷六》所述尺寸相符。

据大理古城修缮专家杨利清所说,古城房屋布局有三大特点:一是古城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房园朝向以坐西朝东为主;二是在功能上呈西重东轻,南重北轻,衙署、祈典等官方建筑都在西边,东边和北边多为居住区。三是东西城门相错。

东西城门相错是大理古城比较显著的特点。在总体上不违背明代建城法制的前提下,采取了白族民居建筑中常采用的“东西南北不取中正”的原则,作为主城门的东门偏离主轴线一条街,以喻苍山十八涧流下的象征财富的“银水”,不致穿城而过直流洱海,而让“银水”尽量在城中滞留。这样既给人们心理上带来某种凭寄,同时,又促成古城“街街流水,户户养花”特色的形成。南北主街也在玉洱路处相错 1.5米。

街街流水 户户养花

风水促成古城“街街流水,户户养花”特色的形成,但其实早在唐宋时期,大理古城就有户户种花、街街流水的美景,如今“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色依旧,养花种树,也早已成为古城人民津津乐道的传统习俗。

但“街街流水”的景象却不是时时都有,曾因地震、战争消失过一段时间。直到古城风貌恢复工程——大理水景工程二期建设红龙井特色街区正式完工,“街街流水”的景象才得以再现,让古城尽显宁静和清爽。

该工程穿西城墙红龙井门洞直流而下,形成第一个叠水区,流水顺着红龙井淙淙而下,一路上不时形成水流小叠坎,流水声悦耳动听。到达博爱路后形成第二个叠水区,在此,水流经红龙井酒店,设计施工人员便在该酒店以白族民间传说“玉白菜”为素材,集中营造了水景核心区。水从红龙井核心区流出后,流经四个麻石磨盘型水槽,到复兴路并最终环五华楼而过,沿复兴路与原来的水景工程完成了连接。这次施工还同时完善了原有的水景工程,改造了七个回水池,做好了沟壑的技术处理,使整个景观呈现出了更好的水景效果。

水流中的石头或大或小、或竖或卧,千姿百态,展示了大理石头的特色。而小拱桥、石雕生肖更是别具一格,处处流露出古城“街街流水”的独特韵味。景区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真正地“亲水、近水、临水、嬉水”成为可能。

而今,位于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古城,西倚一字横列的苍山,东濒碧波荡漾的洱海,这种“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雄秀相间、刚柔并济的山水环境格局,使古城增辉添彩。横列如屏的苍山,雄伟壮丽;明珠般的洱海,清澈如镜,加之坝区牧歌式的田园风光,构成了优美绚丽的高原景观,这山山水水之间所包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族风情,更富灵气和迷人的魅力,吸引着往来的游人。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迪 林燕 文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邓斌 王泽航 图

责编 谢同希 刘榕杉

审核 李文女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