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心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1933 年1 月9 日,林韵梅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家有兄弟姐妹6 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沦陷。当时,她就读的学校被迫开设了日语课。林韵梅和她的同学们非常反感,并通过怠课抵制,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国恨家仇。1949 年,16 岁的她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0 年,17 岁的她响应国家号召,只身来到东北工学院求学。由于党和政府的帮助她才得以继续学业,从此,她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刻苦学习,并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正当她畅想美好未来,憧憬如何攻读自己喜爱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学校号召学生响应建设祖国的需要,动员大家转学祖国最需要且人才最紧缺的采煤专业。林韵梅二话不说,立即和同学们报名转入采煤专业,这就是后来人才辈出的“东工五四煤”。
1952 年10 月,林韵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班上仅有的3 名党员之一。大学期间,她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决心将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她积极听从党的安排,还没有毕业就被调用担任苏联专家的翻译。
△ 林韵梅(左三)为苏联专家邱普隆诺夫做翻译
这对林韵梅来说是个考验:
一边要准备毕业的各种专业课考试,加强俄语学习;另一边要随时根据需要离开课堂或图书馆,全程陪同苏联专家做翻译。但林韵梅没有任何怨言,她合理调配时间,学习工作两不误,还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大量俄文资料,并讲授了岩石力学及矿山支架和井巷特殊开掘法两门课程。1955 年,《岩石力学与矿山支架》正式出版。
02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大学毕业后,林韵梅走上了社会。1961 年,她担当重任,受命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子铜矿研究该矿地压。当时有石嘴子铜矿、东北工学院、马鞍山矿山研究所、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4 家单位参与,她为总负责人。这也是她第一次承担科学研究工作。
石嘴子铜矿矿体呈脉状,南北走向,向西倾斜,倾角为80~85 度。 矿石为含铜矽卡岩,致密坚硬。 围 岩上盘为稳定的白色大理岩,下盘为薄层大理岩、千枚板状岩、绢云母片岩等组成的互层。采用立井多中段开拓法。主要运输巷道沿矿脉开在下盘岩石中,距矿体5~70 米。巷道断面呈梯形,为1.8 米×2.0 米。该矿是当时我国最深的开采矿井,开采深度达1000 米,深部巷道被严重破坏。左、右岩帮均出现了鼓帮,近矿体巷道内发生顶板剥皮裂缝,危险系数很大。
但林韵梅不惧艰险。她认为,地下千米处有如此明显的险情,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她组织十余人轮流在该矿调查研究了近5 年,终于弄清了地下板式矿体是如何破坏的,它的破坏与开采过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撰写了板式矿体详细的科学研究报告, 其对后来解决类似矿山的地压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位年轻女性,深入矿区一线,每天都和其他同事一道深入地下1000 米深的井巷,还要不断爬上爬下,这得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和勇气呀!林韵梅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矿区所有人的尊敬。
但她却说:“只有亲自看到了井下岩石的碎裂和岩壁的鼓帮,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危险,如何去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
△ 林韵梅(右)在施工现场
为了研究的可模拟性,她们还采用了相似材料模型法,用粘土、石膏、尾矿与水做了板式矿体破坏的相似材料模型实验。这些研究都写入了《地压讲座》。 《地压讲座》是我国岩石力学界一本比较早的阐述地压现象和原理的专著,为我国金属矿山地压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子铜矿矿区地压研究报告是我国第一个来自矿区实际的有关岩石力学的科研成果。但当时我国的保密制度严格,所有资料只能在参与工作的4 个单位的档案馆内部借阅。直到1983 年,她才基于此资料撰写了一篇论文,该论文入选了我国参加第五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的大会论文,并以4 种文字形式发表。
03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改革开放后,系里成立了岩石力学教研室,任命她为教研室副主任,负责具体的科研项目。当时很难申请到科研经费,在没有科研经费的情况下,她想尽办法搞各种科研项目。不为别的,就为了不辜负报效祖国的青春年华。
在实验室里,只有她和她的团队喜欢搞实验来验证现场调查得到的结果。如用相似模型法验证石嘴子铜矿的深部地压现象,并揭示其发生机理。后通过光测弹性法测定模型内的应力分布情况,从制作环氧树脂板到加力架,无所不能。 最难的莫过于制作板材,需连续作战30~ 70 小时,失败过很多次,但她们在惋惜难过的同时振作精神,重新再来!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她们慢慢掌握了火候和规律,做出来的板材平整光滑,施加载荷后可以做出不同的彩色条纹,达到了预期效果,林韵梅和大家都非常开心。
△ 林韵梅与岩石实验设备
林韵梅领导团队还研究了云纹法,设计制造了云纹应变片,并申请了专利。接下来又创造了激光全息法,她简直像疯了一样醉心于新方法的研究。当时条件有限,没有钱,硬是让某矿机修厂制作了一个激光减震台;不会技术,她带着团队到学校的物理实验室拜师学艺,还去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激光实验室等蹲了好几个月。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她们终于拍出了通过不同方向观察能看出后排隐蔽事物的全息照片,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林韵梅并不满足于此,又 应用此法在岩石试件上测出了它的弹性模量。此法可应用于任何材料,且系无接触测量法。她与她的团队为此发表了题为 “全息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的两篇文章,引起了研究界的广泛关注。
林韵梅非常重视科研中的动手能力,她以身作则,无论是在矿山现场还是在实验室,都亲自动手做实验她主编的 《实验岩石力学》于1983 年出版,书中涉及相似材料模拟、离心模型、光弹模型、全息和激光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等重要内容。当时,很多研究内容都是超前的,她所做的这些工作为我国实验岩石力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林韵梅(中)与同事等人合影
详细信息请关注《礼赞 ·科学家精神》
策划编辑 符晓静
责任编辑 白珺 史朋飞
版次 2020年11月第1版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往期推荐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
+
王业宁:不待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