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袁月
近日,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体致重症感染风险较Delta更低?英美等多国已“歌舞升平”了……等声音不绝于耳,到底新冠病毒是不是一种流感或稍强一点的流感病毒,我们还有必要继续严防死守吗?
笔者查阅资料看到,Omicron在多个国家相较Delta确实出现了致死性下降的表现。
南非是最早发现Omicron的国家,也是最早一批提出病毒致死性较低的国家。今年2月23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南非豪登省疫苗接种率虽仅有20%,但人群抗体阳性率已达76%。在第四波以Omicron主导的疫情过程中,住院和死亡数字与新增感染趋势脱节,证明自身免疫力的存在及病毒低毒性特点,导致Omicron不易造成严重疾病或死亡。
3月9日,世卫组织表示,过去一周全球病例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新增新冠肺炎感染人数下降5%,死亡人数下降8%。专家将确诊和死亡数字下降归功于加强针的推广,认为它有效切断了确诊和死亡之间的联系。
三月美国总统乔·拜登称,大多数美国人可以回归工作岗位和学校,而疾控中心则指出,在低中风险的县可以摘下口罩,相当于90%的美国人不需要戴口罩出门。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也宣布英国将取消所有的新冠疫情管制,无症状感染者可以外出,4月将停止核酸检测。
看起来,世界貌似可以脱离新冠病毒带来的黑暗?
今年2月2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目前在一些国家流行的某些说法表示担心,比如由于疫苗的存在,以及Omicron的高传播性及温和性,各国已无法也无须再阻止病毒传播。谭德塞称这是完全错误的说法,现在对疫情投降或是宣告胜利,都“为时过早”。各国应制定自己的政策,不要盲目跟从其他国家放松防疫政策。
究竟能不能跟Omicron放心相处?目前证据尚不充分,存在以下几个疑点:
1.死亡率下降但死亡数并不少
美国、英国的感染数是出现了明显下降,但都是与1月份异常高峰所做的对比。2021年大部分时间,确诊数字均比当前低得多,美国甚至一段时间新增仅有四位数。
我们以重症死亡相较感染延迟两周计算:3月11日,英国官方数据报告过去一周新增死亡726例,与之对应的两周前单周新增确诊约23.1万例,死亡率约3/1000;本周美国平均单日新增死亡1100例左右,与之对应的两周前新增确诊6.6万例,死亡率约1.6%。
3/1000和1.6%两个数字算小吗,726和1100算大吗?
如果把上述数字再乘3?3月10日,《柳叶刀》一项研究以超额死亡率计算新冠肺炎带来的实际影响。作者指出,过去的两年全球共报告死亡594万人,但超额死亡数达到1820万,相当于报告死亡数的3倍。未被统计的病例,因疫情耽误的重症治疗,都不能被忽视。
3月7日,美国二十多名科学家、医生和公卫专家发布一份联合报告也对当前的死亡率提出警告,称当前的新冠死亡数仍是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10倍。在新冠疫情之前的几年,每周约有1150人死于呼吸道病毒感染,但新冠肺炎平均每周造成1.2万人死亡,报告发表的前一周约为9000多人死亡。美国距离疫情结束、生活恢复正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假设实现疫苗高接种率,在乐观情况下,每年约有20000人死亡;如果悲观地出现了一种新的变异体,导致80%的人感染,0.1%死亡,那么一年内将有26.4万人死亡,相当于最初两年的一半。
2.新冠肺炎可导致多器官损害及多种后遗症
新冠病毒带来的不只是呼吸系统损伤或重症死亡,自疫情以来有多项研究已证明感染可造成多器官损害和各种后遗症。有的研究称这是因为病毒以细胞表面受体ACE2为靶点,因此它不仅侵害呼吸系统,大脑、心脏、肝脏等多个器官都会遭受攻击;还有观点称,病毒可造成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是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的器官损害,因此即使是轻症感染也会出现后遗症。
新冠病毒对人体损害的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但已有大量的后遗症相关报道。最常见的一种是嗅觉和味觉丧失,听上去并不伤害器官和寿命,但试想由于感官错乱身边的种种东西都会散发“恶臭”,吃的东西带有腐烂的味道。还有包括长期疲劳等症状,患者如何正常生活呢?
近期,《自然》杂志发布两项研究指出,轻症感染患者已出现明显的器官损害。患者康复后20余种心脏病发病率提升50%以上,未接种疫苗者感染后大脑容积减少,认知功能明显下降。有研究证实,接种疫苗可使后遗症风险下降近一半。
3.新冠疫苗有效性下降
在2021年初,我们提到疫苗有效率往往是辉瑞的95%、Moderna的94%,但面对Omicron现有的疫苗效果明显下降。
美国CDC的数据显示,接种5个月后两剂疫苗对Omicron的预防效果由69%逐渐降至37%。第三剂疫苗预防效果由87%降至66%,对住院的预防效果为91%由降至78%。英国上百万人的数据显示,阿斯利康+辉瑞疫苗混合加强免疫有效性由最初的62.4%降至39.6%;三针辉瑞疫苗有效性由67.2%降至45.7%。
甚至,纽约州卫生部门发布的一项研究称,5—11岁儿童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对Omicron的免疫效率仅12%,而住院预防效率为48%。也许是儿童剂型太小,或是儿童产生的免疫力不足。3月9日《美国医学会杂志》一项对57名平均年龄4岁的儿童感染者调查发现,他们体内可以查到病毒,但没有发现抗体。儿童也许对新冠病毒存在一定的天然免疫力,但产生的抗体免疫较弱,很可能成为感染的突破口。
4.新冠病毒没有停止变异,下一个变异体危险性未知
在英国首相宣布取消新冠禁令之时,2月底英国科学家和医学界多名成员发布联名信表示,该政策没有坚实的科学依据,肯定会增加病毒的传播性,还会忽视新出现的高危变异体风险。Omicron的“妹妹”BA.2的出现证实了专家的猜测,南非、日本研究显示它的传播性较Omicron增加30%,对单克隆抗体药物有抵抗性,而致死风险可能相似。
当前,每一种新冠变异体都没真正实现饱和与人类共存,而是被下一个变异体迅速取代,后者往往有高传播性和免疫逃逸性,比如Delta取代了Alpha和原始病毒,而Omicron迅速取代了Delta。如今,南非和英国已出现BA.2快速取代Omicron的趋势。
全球新冠病毒高流行性为病毒的进化提供大量的机会,没理由相信每一种新的变异体都会像Omicron这么温和。下一种也许与Delta同样具有高致死性特征,在几周内就可以掀起新的疫情浪潮,需要有效的大规模快速检测才能尽早发现并防控。如果没有监测防控措施,很快将导致25%—80%的人口感染。最值得担忧的是,英国是最先报告Alpha变异体,也是最早报告Delta和Omicron的欧洲国家,如果英国放弃了大规模监测,由谁来报告下一个变异体的风险呢?
综上所述,对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地区,新冠疫情导致的社会封锁带来生存负担可能比病毒本身更重,他们或许只能选择适度开放;在欧美国家,与死亡和医疗负担相比,封锁措施带来的社会能力下降以及经济萎靡带来的负担可能更重一些,同时裹挟其他的政治压力,那么选择放开也许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对我们来说,Omicron是否真的安全,也许还要看看欧美国家放开之后进一步的数据。毕竟,美国、英国当前单日新增数百上千例死亡,不会是我们期望的结果。
我们都希望自己不得病,而得病以后不会很重、会不会出现长期后遗症?我们不愿做这只“小白鼠”。而且,我们也绝不能容忍自然感染导致大量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死亡的情况发生。
参考资料:
1.CNBC
More than 90% of U.S. population can ditch facemasks under CDC Covid guidance
https://www.cnbc.com/2022/03/03/more-than-90percent-of-us-population-can-ditch-facemasks-under-cdc-covid-guidance.html
2.CNBC
U.S. far from normal with Covid deaths 10 times higher than seasonal respiratory viruses, report says
https://www.cnbc.com/2022/03/07/us-far-from-normal-with-covid-deaths-10-times-higher-than-flu-rsv-report.html
3. abcnews
COVID-19 cases, deaths continue to drop globally, WHO says
https://abcnews.go.com/Business/wireStory/covid-19-cases-deaths-continue-drop-globally-83336668
4. latestpagenews
Covid rules explained as Boris Johnson lifted restrictions
https://latestpagenews.com/health/covid-rules-explained-as-boris-johnson-lifted-restrictions/
5. openletter
Open Letter from UK Scientists and Medics Re: Early End to England’s Isolation Rules
https://openletter.earth/open-letter-from-uk-scientists-and-medics-re-early-end-to-englands-isolation-rules-14a731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