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为中小学生服务时,需要提供特色讲解”,3月8日中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模拟政协团队队长杨钧天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午休时,向他提交了他们的提案,并通过视频电话与张颐武交流了他们的调研过程。
这群高中生经过调查关注到,博物馆的讲解词不够贴近中小学生的问题。
“问题很好。”张颐武回答说,自己今年带上全国两会的提案正好和博物馆有关——关于加强新技术在文物文博领域深度运用的提案。模拟政协团队的队员将问题焦点对准不够生动、理解性不够强的博物馆讲解词,而张颐武则重点阐述了要用更现代化、数字化的手段让讲解变得生动的建议。
实际上,这不是学生第一次参与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过程。
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张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2016年7月11日,北京市就召开了第一届中小学生“模拟政协”会。
召开“模拟政协”会之初,张毅曾想过,一个孩子的建言能走到哪儿,上会就是终点吗?越来越多的例子证明,“目的不在于把多少提案带上会,更多的是对人的培养,推进全社会的全过程民主”。
她记得,有一名学生在“模拟政协”会议中提交了关于垃圾分类的提案,获得政协委员的高度评价,模拟提案还被政协委员带上了全国两会,成为正式提案。“按理说这事儿就完了,但我们发现,后来这个孩子还一直在做,给人当小指导专家,再后来,垃圾分类在全北京推行的时候,这个孩子也在持续关注垃圾分类推行的难点”。
张毅介绍,2021年年底,北京市共有1028项青少年模拟提案进入初筛环节,240份可以与委员面对面答辩,最后选出58份模拟提案的撰写学生观摩北京市政协全会。
她清楚地记得,有的委员每年都延长和学生的交流咨询时间,有时能把一顿饭吃成“流水席”,不断有学生过来咨询交流。有的学生远远地观摩,也有的学生直接走到委员面前为自己的提案代言,“有时候我在边上,我觉得他们真敢问”。
“每次北京开政协全会都是冬天,我看到孩子们穿着羽绒服往里走,一到里边‘啪’把衣服一脱,换成了正装,想想那个画面,其实他们远不止是穿上正装、戴上胸卡,是他们在那样的过程中,穿越课堂、跨越课本去思考,去成长。”张毅说。
今年3月2日,北京市政协召开“推进建设‘博物馆之城’,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议政会情况通报会,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推荐了在第七届北京青少年“模拟政协”提出相关模拟提案的学生代表观摩了此次会议。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初二年级的杨竞为和北京市八一学校初一年级的白钰褀分别提交了“建立中轴线文化宣传博物馆”和“倡导数字化博物馆”的模拟提案。
那是白钰褀第一次旁听北京市政协议政会,她得到了数位政协委员的完善建议,“从施光海委员那里我感受到了政协委员的国际视野,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应止步于国内的文化宣传,更应该面向世界,追求国际化的专业水准,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杨竞为感慨地说:“舒小峰副主任透露,目前市文物局与申遗办正在着手选址。我简直太兴奋了,真的希望这个博物馆尽快建成,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自己的‘模拟提案’成为现实,我真正体会到参政议政的意义。”
比起“模拟委员”,张毅更喜欢管这些学生叫“小雏鹰”,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社会,用双脚感知社会,穿着正装在大人面前发表自己的建言,“在娃娃们的心中,在我们整个的教育空间里,就是通过这样参政议政的方式,汇聚正能量,发出正声音,形成正导向”。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希宁 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