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勾肩含胸的样子,在她们面前属实做作

旅游 新氧美容微整形APP 2022-03-08 10:59

原标题:这勾肩含胸的样子,在她们面前属实做作

3月4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举行。

一位盲人,接力残奥火炬最后一棒,这是往届残奥会上从没有过的大胆尝试。

他其实连雪花火炬台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只是凭感觉一直摸索。摸索和尝试,是他每天都会面临的情况。

满场的加油鼓劲声,一波接着一波,所有人悬着一颗心,从紧张再到动容,最后泪下,看着他独立完成最后的点火安装。

这位火炬手叫李端,是4枚残奥会金牌获得者,还曾经打破过世界纪录,笔至此处,觉得用金牌和纪录衡量这些勇者,未免落俗。

他说他站在这里,是为了“只让世界看到我们”。

但想来惭愧,整个社会对残奥会的关注度,都远不如奥运会高,我敢肯定,很多人都以为奥运会结束了吧?

雪容融是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是冬奥会吉祥物

有人表示,看着一群残疾人兄弟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杀,总有点于心不忍;

有人表示,残疾人离日常生活很远,平时很少看到残疾人和我们一起上班、逛街、为 996、007苦恼;

而站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值得更多的掌声和敬意,世俗规定的完美的身材标准、精确的美貌、稍纵即逝的皮囊,都远不及他们精神之花的绽放得热烈和荡气回肠。

残奥会应该得到更多社会关注度,所以会有这篇文章。

01

残奥会,人文之美的集大成者

残奥会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它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欧洲。

残酷的战争下,大量伤残在所难免,但当时的社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残疾人关怀系统,甚至很多人对残障人士存在偏见。

本就经历了战场的九死一生,却还要经受这种心灵上的二次打击,熬不过的人,甚至选择了放弃生命。

一位叫路德维希的医生,很早就积极参与到“残疾人康复治疗”的事业中,见此状,他意识到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身体,更要的是重塑患者的心灵。

他要让这些残障病患意识到,生命的潜能尚有待开发,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

在路德维希的科学治疗和鼓励下,不少患者选择了力所能及的工作,而运动恰恰是残疾人康复治疗的重要过程。

1948年伦敦第14届夏季奥运会期间,路德维格和一些热衷残障人事业的知名人士,为一批轮椅运动员组织了他们自己的运动会,这就是残奥会的前身。

通过这样的场合,许多残障军人、士兵在这里一展风采,重拾自信,慢慢从阴霾里走出来

73年过去了,从最初的只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运动员报名,到第十六届东京残奥会160个国家和地区的4400名运动员参赛,残奥会的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现代社会对人性化的要求,甚至有点“较真儿”的温柔

很多人认为,将“the Paralympics”直译为残奥会不够恰当,残这个字,在中文里过于触目,应该像港台、日韩那样译为“帕奥会”,显得更含蓄,避免强调这是由残疾人参加的特殊运动会。

这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带有贬损性的称呼,越来越呈现中性

比如中文从“残废人”到“残疾人”再到“残障人士”、“身心障碍人士”;

比如 “老年痴呆症”变成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和“帕金森综合症”一样呈中性,这都体现了时代对生而为人的尊重

当奥运会陷入种种人文危机,周旋于商业和政治漩涡中难以自拔,频繁生出兴奋剂、黑哨等丑闻...

而残奥会是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一方净土,远离肮脏与不堪的交易。

在这个赛场上,从未听到过那些糟心窝子的事,取而代之的则是选手间惺惺相惜的默契

正如北京轮椅篮球队队长高宝信叮嘱队员们的那样:“同外队打比赛,千万注意对手安全。社会还照顾残疾人呢!我们自己更应该互相照顾。”

卢冬在领奖台上,选择单腿下蹲与坐在轮椅上的玛尔塔和成姣的合影,这一刻,三位运动员的内心无限接近,留下了残奥会最美的瞬间之一。

中国女子轮椅击剑领军人物边静,夺金后帮助格鲁吉亚选手尼诺推轮椅,尼诺也亲昵地抱着她的胳膊,这是友谊超越胜负的证明。

这里有太多人文之美的瞬间,互拭泪水的荣静和匈牙利选手克拉伊尼亚克...

比赛结束和对手相拥祝贺的巴西网球选手...

残奥会是个竞技舞台,为我们展示了人文之美的巅峰,而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则向我们诠释了精神之美的极致。

风的自由是无与伦比的

02

精神之美的极致,是自由意识

2012 年伦敦残奥会,郑涛第一次出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没有双臂的他,是那样的“突兀”,

他在出发时只能咬住毛巾,保持姿势、听着哨音,发令枪响时,他像鱼一样轻盈地在水中穿行无阻,到终点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就是用头撞,撞得很猛,这已经成了他的标志性动作。

英国《镜报》这样写道:“残奥会从来不缺少令人感到震撼的运动员,但是游泳运动员郑涛的传奇事迹将难以超越。”

大家听过哈马托的故事吗,一位让马龙钦佩不已的乒乓球斗士,火车碾压了他的双臂,乒乓球给予他全新的人生。

用脚抛球、用嘴吊着球拍和发球、配合甩头的动作,脖子拉伤、牙龈出血都是常事。

他不喜欢人们看到他时,脸上流露出怜悯和同情。

他认为,残疾不在于你失去了双臂,双腿,或是失去别的什么。真正的残疾是,对那些你想做的那些事情轻言放弃

“预备——嘭!”一声枪响,她像一颗子弹,在风中擦出火焰。

这位盲人田径运动员叫刘翠青,比赛时,她需要戴上眼罩,让光感归零。

但她未曾害怕,一个高大的男子在她身旁飞奔,他叫徐冬林,是刘翠青的领跑员,也是她的眼睛。

二人仅靠一个手环,实现相互牵引,同一节奏、同一速度、向有光的方向一同奔去。

脚搭弓、嘴射箭,我命由我不由天,没有双手一样命中十环,这个大叔有点酷。

他是美国的“无臂射手”,马特·斯塔兹曼,他学会用脚完成一切常人的动作,还要挑战常人之不能,每天要花8个小时坐在椅子上练习射箭,他说他想成为世界第一。

马特至今仍是长距离精准射箭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这项纪录也包括无残障的射箭选手在内。世界第一只有一个,更多人是在追求自己的梦想。

当一个人展现出坚定的自由意志,TA注定是迷人的,山可改而水可移、气可争而势可长,就像《肖申克的救赎》的那句台词:

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

而有些人是不会妥协的,因为他们的骨头太坚硬了。

截止今日,金牌榜中国队依然是断层第一

虽说中国从04年就开始在残奥会上霸榜了,但本届冬残奥取得的成绩甚至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很难不让我们骄傲。

在一个拥有8000多万甚至更多残疾人口的国家,在有勇气让盲人点亮最后一棒火炬的在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现实:一个强大的靠山,一个社会的力量都在关爱弱势群体的现实。

中国是极少数做到在国家层面推动残疾人体育发展、大力扶持残疾人就业保障这一块的。

即使这篇文章做不到让残奥会的关注度飙升,但氧叔希望看到这儿的人,哪怕最小的个体,也能在心里,再添一份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

03

上帝咬过的苹果

当然了,我们对残障人士的关怀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没有歧视和偏见的人文关怀和尊重。

或许,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远比关注他们要有意义。

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有8000万多的残疾人,但你在街上却很少看见他们?

或许有一天,在拥有1700万视力残疾人士的中国,导盲犬不再被东撵西赶、盲道不再那么“忙”;

或许有一天,无障碍通道不再有障碍占着,电梯的按钮可以不那么高;

或许有一天,文艺作品里,不丑化、不贬低、不讽刺他们的人生;

或许有一天,像“聋子的耳朵——摆设”、“瞎子点灯——白费蜡”等不雅不恭的词语,我们能自觉不去使用它们,把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好多盖世高手都是残障人士,独臂大侠杨过、以九阴白骨爪名扬天下的梅超风、金毛狮王谢逊...

感觉身体残疾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不便,反而令他们能力更加突出。

但小说毕竟是小说,真实世界的残障人士,在实际生活中只会付出无法感同身受的辛劳。

《困在时光里的父亲》,给我们展示了阿尔茨海默综合症患者的生活

希望我们能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

最后也祝所有残奥会健儿,开心快乐的比赛,玩得痛快!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